各大派系实力“PK”
欧系
实力:★★★★★
就如金庸小说中的少林派,欧系车历史悠久、血统正宗,车身工艺的造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德系车诠释了德国人严谨的造车理念,法系车优美的造型展现了法国人对浪漫艺术的理解,英系车犹如温文尔雅的英伦绅士,意系车则以充满活力、造型唯美的跑车闻名于世。
杀手锏:
一说起欧系车,便能想到安全性能,就如少林寺的金刚掌,闻名内外。欧系车底盘扎实,车身厚重坚固,车体设计上具有明显的“耐撞”特色,其配备的复合多层钢板车体,以及在车门、车顶、车头、车尾等配备的防撞钢梁,保证了车体能够承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外力冲击。
除此之外,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也是欧洲人造汽车的基本理念。“小钢炮”这一形容词,最多地使用在欧系车上。而欧系车造型耐看,艺术性强,也是明显优势。
短板:
“过分”引进高科技成果,过度依赖技术和设计的先进性,选材不计成本,导致车价偏高。同样价格车辆,欧系车在配置上往往不如日韩车型;换句话说,相同尺寸配置的车型,欧系车售价要高出1万~2万元。在本轮中高级车价格战中,也难以见到欧系车的巨幅优惠。
韩系车
实力:★★★★
韩系车虽说在很大程度上师仿日系车,但韩国建立起一条独特的汽车发展道路,摒弃了完全的自主创新,大行拿来主义,造型上向欧洲名家取经,技术上不断吸纳总结,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成为世界市场上价格最实惠的主流车型。这如金庸小说中的黑风双煞,从桃花岛主黄药师,盗得武功绝学后最终自创了九阴白骨爪,名震天下。
杀手锏:
综合来看,韩系汽车各方面均很均匀。在造型方面,设计时尚前卫,能迎合年轻人的品味需求;在技术方面,韩系车在汲取日系车、欧美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突破;在价格方面,“舍得降价”是韩系车的最大杀手锏;在配置方面,韩系车配置丰富;在售后方面,韩系车优质的售后服务加上其较为优越的性价比,受到了不少中高等收入家庭的青睐。
短板:
尽管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系车,在品质已有长足提高,但与日系、欧系品牌相比,韩系的品牌依旧十分弱势,品牌价值不够突出,进步空间仍然较大。
日系
实力:★★★★★
随着产能的释放,日本车企正从大地震的创伤中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6、7月以来,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回升,其坚挺的销售业绩充分证明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巨大的品牌影响力。
杀手锏:
节约资源成本、环保、以质以量取胜是每一个日本企业挥之不去的坚守,这造就了日系车性价比高、轻巧经济、油耗偏低的优势。
日本车往往都是小排量的发动机,而且节油技术非常先进,保养和维护成本都比较小,使用成本非常低。日系车还拥有小车身大空间的优势,如何在有限的尺寸下实现最大的空间是设计师们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在乘坐空间和人性化设计方面,日系车要优于欧美同级车型。另外,日系车的内饰精细、电子装备非常多。
短板:
日系车是控制成本高手,以至于车内外可以找到不少节约成本的痕迹,操控则主要针对日常短途驾驶,不少车型高速稳定性比同级别欧美车型要差一些。再者,由于用料被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日常小刮小蹭当中,日车系更容易“受伤”。
美系
实力:★★★★★
在金庸小说中,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派,人数极多、分布极广,美系车拥有这样的特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另外,美国人崇尚自由和英雄主义,这也与丐帮弟子如出一辙,粗犷豪放,霸气十足。
杀手锏:
美系车车内宽敞,车身宽大,设备齐全,乘坐舒适,并兼顾安全性,与欧系车一样,其安全标准为全球最高。在动力方面,美系车强调动力性,搭载的发动机往往是大排量、大马力、大扭力,因此强劲有力,越野和爬坡性能良好。在外观设计方面,车身线条硬朗,车身较大的美系车可尽显豪华气派。毫不夸张地说,造型是它们的最大亮点,新君威(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新君越(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福克斯、英朗等能够热卖,与此不无关系。
短板:
车身庞大难免给人以“大块头”的呆笨感,过分强调的大马力加上大车身,导致惊人的耗油量。好在近来,美国车企已经关注高油耗问题,不断做出改进,意图消除美系车高油耗给消费者留下的不良印象。此外,相比起日韩车系,美系车型较少,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小。
自主品牌
实力:★★★☆
在金庸小说中,明教是不被大家理解和接受的“邪教”,但在张无忌接任教主后,明教的势力正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江湖形象也大为改善。把自主品牌与明教并论,不为别的,就为了说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发展道路曲折,但前途却是充满光明。
杀手锏:
在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下,自主品牌最近几年取得巨大成就,依靠着“高性价比”,已经在低端车型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在硬件方面,自主品牌善于吸取各家所长,已经从之前单纯的模仿到如今的自主创造。
短板:
“高性价比”伴随而来的,则是自主品牌的低质。长期劣质影响,也成为了如今自主品牌往上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国产车的整体设计、制造水平远低于美日(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 4S店)欧系,突出表现在车身、底盘和发动机系统设计能力的不足。总之,单凭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不是长远之计,自主品牌车必须借助本土政策优势提升品牌和实力,寻求从模仿到创新的适宜路线,以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实现品牌腾飞。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