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或添寻租温床
治堵或添寻租温床
王秋凤
可能从未有一项政策像北京治堵新政这样“立竿见影”,截至目前仅出台了20天左右,北京二手车商已有三分之一关门歇业,多家新车4S店倒闭、租车需求则紧俏非凡。
但是,这种车市变化并非是政策初衷。北京治堵新政甫出,便有人断言,治理拥堵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了人、车、路等综合因素。用限制手段治理拥堵,治标难治本,效果待观察。20天过去了,依然拥堵的现状,似乎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抱怨”。
不过,现在就判断治堵效果似乎太早。实际上,北京目前仍然拥堵的现状可以理解。根据北京交通委2010年12月23日发布的数据,北京市属机动车由2005年底约258万辆迅速增加到2010年12月底477.5万辆。曾有交通行业专家预测,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上限是500万辆,超过这个数字,北京交通将难以承载负荷。
如此保有量下,北京交通拥堵不可能瞬间解决,毕竟限牌刚刚开始,各种治理以及增加公共交通措施新政刚刚启动,而人们的消费观和出行观也还要时间去修正。甚至往长远看,即使每年仅增加24万辆,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还是在增加,因此,拥堵的状况可能不会彻底解决,最终的结果也只是缓解,抑或不再恶化。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人们真正担心的是由治堵而加剧的另一个社会现象——“寻租”,由此可能造成不同收入人群在利用公共资源上的不平等。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在国内属于“翘楚”,刚性需求和刚刚开启的汽车消费,很难因为一纸政策戛然而止。
如此背景下,北京治堵开启的可谓是百姓需求与政策限购的“新一轮博弈”过程。
过往的事例让很多人相信,有博弈、有出问题的可能,就有能解决问题的利益机会,也就有所谓的“新兴行业”诞生。也正因如此,更多人担心,摇号不仅结束不了“特权阶层”的存在,还会给“权力寻租”和“黄牛党”留下可乘之机,甚至有人担心,一个新的寻租温床正在形成。
眼前,人们看到的有两个表面现象:一是从治堵新政公布当日起,就有人打出了不用摇号即可上牌的“宣传”,二是二手车市场仍有人打出了带牌销售的招牌,借机大幅提高二手车价格。
更有人就此认为,寻租已起。
其实,前者是因为去年12月24日正式摇号前,就利用各种名目做好了新车销售合同,后者是因为二手车市场消息灵通者早就做好备案,有一万多辆车可以带牌销售。上述“招摇”之举,只能说有“寻租”之嫌,但实际上是利欲熏心的“假寻租”,数量有限,且不会长久。
其实,另一个寻租指向才真正令人忧虑。这个指向有两方面:一是有人担心限牌将令牌照主管部门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在刚性需求刺激下,托人情、找关系的“传统”可能再度上演。有人开玩笑说“没准哪天机动车牌照掌控机关的官员或一般工作人员就会有人因寻租而落马”。此玩笑背后其实还肯定了牌照的政策管控,但更多人怀疑这种管控的力度和方法。
另一方面,有人把寻租指向了摇号公平性。原因是管控严格的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都能频传作假消息,汽车牌照这么一个相对宽松的物件如何不能作假?尤其在北京治堵新政中有88%的牌照将发放给个人,公务车采购部分的上牌环节如何透明?
上述只是人们单从汽车牌照方面想到的部分寻租可能。牌照之外,或许还有更多。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北京市户口将再度涨价。治堵新政中,对资格人申请条件限制为“北京市人员、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员,以及在京纳税5年以上且有纳税证明的外地人员”。有网友发帖称:“北京户口附着的特权已多得让人眼红了,干吗还要往上增加?限制在京的外地人购车就是让北京人拿户口寻租。”甚至也有网友打趣道:“将来不仅拿钱跟北京人结婚的男男女女增多(相关政策规定,与有北京户口者结婚的配偶在结婚一定年限后户口可入京),户口主管部门的收入也会增多。”
眼前,上述这些猜测或者质疑还都只是担心,北京治堵新政开启不久,离今年的第一次摇号还有一段时间,更多的人希望,新政能发挥效用,更希望北京能拿出更加完善的后续政策,避免为新政下可能出现的“寻租”提供温床。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