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在华销量百万辆庆典专题 >正文

奥迪百万辆之历史篇:100万辆从头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0日 00:04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22年前,当一汽与奥迪签署了中国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并在一汽正式开始生产那款创领世界汽车设计潮流的奥迪100时,中国的轿车年产量只有区区7.7万辆,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0.7辆,比非洲最穷的埃塞俄比亚的1.3辆都不如,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一,高档车市场更无从谈起!22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成长最快的高档车市场;奥迪保持了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上第一品牌的地位,中国已成为奥迪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也是奥迪的第二故乡,一汽-大众已经是中国最强大的高档车制造基地。

  22年风风雨雨、翻天覆地,一汽与奥迪一路走来,超越了双方文化和观念上的不同,社会制度和企业制度的不同,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技术水平和制造标准上的巨大差距,以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为奥迪达成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向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为满足中国用户特殊需求进行本土化二次开发的国际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按全球统一标准建立经销商网络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国产化率超过60%的高档汽车品牌,第一个在中国年销量突破10万辆、15万辆乃至20万辆大关的高档汽车品牌……以及第一个在中国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国策,源于一汽、大众和奥迪领导人当年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

  1985年,在国内轿车生产几为空白的情况下,巨大的需求导致进口轿车急剧膨胀,进口汽车达到创纪录的34.5万辆,消耗了大量在当时最为宝贵的外汇资源。为“挡住进口”,并复兴红旗品牌,一汽厂长耿昭杰开始酝酿一汽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展战略。面对当时极度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状况,新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车技术,通过组装生产,将其消化吸收,一方面可以挡住部分中高档轿车的进口,另一方面也为复兴红旗提供了必要的整车技术,与此同时,“以轿养轿”,积累资金和经验,培养人才和零部件配套体系,为15万辆轿车项目的上马打好基础。为实施这一战略,一汽需要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国际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作为在80年代极为罕见的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国际汽车业战略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哈恩博士也非常想在中国寻找更大的机会。

  1987年冬天,哈恩首次造访长春一汽,被一汽的实力所打动。尽管当时一汽已经购买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并正在和克莱斯勒就购买道奇600生产线进行艰难的谈判,但面对德国大众表现出的极大诚意,一汽开始考虑另作选择。

  凑巧的是,一汽购买的克莱斯勒发动机实际上是奥迪开发的,很容易和奥迪轿车匹配,加之1983问世的奥迪100以前所未有的流线型车身创下了0.3的量产轿车风阻系数纪录,引领了世界汽车设计的潮流,是1984年的“全球年度最佳轿车”,而且奥迪同意向一汽转让奥迪100的整车技术,于是,一汽与大众及奥迪及时抓住了机遇,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拉开了长期战略合作的序幕。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

  此后,奥迪100的生产与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建设同时进行。截至1997年底,十年间,累计生产了95,502辆奥迪100,在奥迪100基础上自主开发的红旗品牌轿车27,792辆,利税总和为总投资的10倍,不仅基本满足了国内高档公务用车的需要,挡住了部分进口,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同时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也为1991年开始的一汽-大众15万辆轿车项目做出了贡献。

  1995年12月,奥迪正式成为一汽-大众的股东,新一代奥迪A6将在一汽-大众同步生产,在此之前,作为过渡,一汽-大众从1996年开始生产奥迪200。奥迪200采用V型6缸电控多点燃油喷射式汽油发动机,具有电控多点喷射系统和可变进气管等多项先进的结构和设计,有强劲的动力性、优越的经济性、超群的低噪音和良好的排放性等特点,是当时国内高档公务用车的唯一选择。

  1998年6月,一汽-大众又推出了奥迪200 1.8T轿车,首次在国产轿车上使用了国际领先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特点是排量小功率大、燃油经济性强,代表了当时中国轿车工业的最高水平。

  奥迪200共生产了9,761辆,数量虽小,但一汽-大众通过生产奥迪200,找到了差距,认识了不足,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为后来生产具有当时世界顶尖水平的奥迪A6 C5做好了准备。

  随着1999年9月奥迪A6 C5在一汽-大众下线,奥迪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奥迪A6不仅带来了当代顶尖的汽车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也带来了标杆式的国际品牌高档行政级轿车本土适应性“加长”开发,带来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汽车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及熟练工人,带来了国内顶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国际一流标准的高档车品牌经销商网络,带来了高档汽车品牌的现代营销理念和手段,以及5年20多万辆的销售奇迹。此后,随着中国汽车生产的高速发展,奥迪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

  如今,一汽-大众研发能力大大提升,与奥迪公司共同开发了适应中国市场特殊需求的A6L、A4L;奥迪A6L、A4和Q5三个系列车型已实现了本地生产,拥有了具有当今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全数字化”工厂,加上原有工厂的产能,整体具备了30万辆的产能;拥有200余家符合奥迪统一标准的本土供应商,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高档车零部件供应体系;拥有国内最高水准和最大规模的经销商网络,并向功能更完善的一汽-大众奥迪城市展厅推进。一汽-大众奥迪已成为中国高档车第一品牌,2010年销量将超过20万辆,22年累计销售达1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这100万辆中有90多万辆是国产奥迪,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这反映了一汽与奥迪合作战略的特点:以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本土化为核心。

  实际上,奥迪从一开始就是以国产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对一汽来说,在奥迪的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产品制造乃至营销服务等所有环节上尽可能多地实现本土化,从而将奥迪的先进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为我所用,培养自己的人才,积累自己的实力,同时承担起“挡住进口”的重任,为国家节省在当时最为珍贵的外汇资源,并为国内创造更多的产值、税收和就业机会,这是中方对外合作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引进战略中的核心目标;对奥迪来说,确保国产车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同时尽可能多地出口零部件,赚取更多的利润,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在。尽管利益诉求有所不同,但双方成功地解决了这些矛盾,就共赢的战略目标达成了共识,逐步形成了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一方面使奥迪全价值链上的本土化程度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在中国高档车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贡献。

(编辑:hhauto)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