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中国汽车产业幻想的转型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 16:24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未来两年里,中国汽车产业的口号还会是转型,但能够做到转型的企业不会很多。更多时候,这些企业愿意谈的会是领先地位

  危机、振兴、转型。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些硬邦邦的单词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各个论坛和会议的主题。现在看起来,我们没有经历很大的危机,至少在数字和利润层面,中国汽车产业很难称得上危机;不过我们却因此享受了难得的振兴政策,投资和并购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主题,钱很多,可供花费的地方不多。

  可下一步的转型道路在哪里?转型可以是因为无路可走,也可以是高瞻远瞩,就眼前而言,中国这些企业转型还谈不上这两个理由,他们还处在打基础阶段。根基未牢,转型也是空谈。

  关于中国汽车产能的预测已经发展到惊人的地步,无法作为决策依据。2009年还有人预测中国汽车产销会在2015达到5000万辆,今年这个数字变为在2015年达到2500万辆。

  如果我们把整个中国汽车看做一个实体,这个数字并不夸张,以中国人口基数带来的市场规模,和中国政府的财力,做出这样的判断不难。但问题是,市场是由单个企业构成,单个企业的决策不应该是如此乐观。

  我们把关于产业的预测从官员和企业分开看,政府的语气一般是产能过剩,,而企业的语气则是详细的产品规划,要推出多少车型,以及上市时间,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进入中国的产品越来越新,中国成为发展中市场的代表,一个巨大的产品试验基地,这次从那些带着电动车来中国的企业身上就能看出来。

  中国政府希望产业发展,出发点是好的。可惜的是,中国经济的计划性依然是左右中国汽车发展和转型的核心力量。依靠补贴和税收,以及投资方式的改变,而不改变投资主体,这些企业最后还是会走上规模化道路。做大才有机会拿到支持,然后才能谈到做强。

  金融资本的滞后是导致汽车转型滞后的主要原因。汽车产业都是依靠政府和自有资金完成。阿拉伯的基金进入戴姆勒后,促进戴姆勒在电动车方面加大力度。对于比亚迪,巴菲特的介入也帮助它坚定了电动车方向。这也算是一种转型。在某种程度上,金融资本是个理性选择淘汰的过程。

  我相信,未来两年里,中国汽车产业的口号还会是转型,但能够做到转型的企业不会很多。更多时候,这些企业愿意谈的会是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以及这种领先所带来的企业荣誉感。

  领先并不都是好事。领先的经济体如果无法承担领先的责任,或者只是规模数量的领先,那么遇到的阻力更大。

  我记得在几年前,曾有观点说,丰田汽车在全球的快速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日产、本田等日本企业,他们拥有和丰田一样的文化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丰田所带来的对日产产品的好感,但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丰田的身上,出了问题也是丰田扛,日产则可以闷声前进。

  从现在的结果看,日产和本田的确利用了这个好机会。他们进入了全球的市场,也研发出适合的产品,从传统车型到新能源车型。

  在中国,民营企业吸引了大量的目光。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有好有坏,好的荣誉被整个中国市场享有,坏的例子则自己承担。这是市场本应出现的结果,也是那些空喊转型的企业所应该反思的。

(编辑:路宁宁)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网友文章推荐更多>>

CC试驾详细作业 CC试驾详细作业

GTI自驾游青海湖 GTI自驾游青海湖

新911巴黎车展首发 新911巴黎车展首发

酥胸艳女双重魅惑 酥胸艳女双重魅惑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