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比亚迪牵手戴姆勒 电动车合作只是第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7日 09:37   中国经营报 字号:

  (作者: 周树远,寇建东)一向能通过别人来提升自己的比亚迪,日前又收获喜讯。来自比亚迪的消息,其与德国戴姆勒集团(奔驰的母公司)就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合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并计划联合推出新品牌电动车。

  这是继2009年6月与德国大众汽车签订关于共同发展电动汽车合作备忘录以来,比亚迪“笼络”的又一家世界级汽车企业。只不过,与仅向大众汽车提供电池的合作不同,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范围将涉及整车领域。在这背后,他们究竟在谋划什么?

  牵手“过电”

  北京时间3月1日晚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步履轻松地走进了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戴姆勒公司大楼。几个小时后,已经进行数月谈判的比亚迪与戴姆勒就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合作项目达成初步共识。

  “谅解备忘录是北京时间3月2日在德国签的,廉总(比亚迪副总裁、汽车产业群总工程师廉玉波)、吴总(比亚迪副总裁、财务总监吴经胜)和几位欧洲业务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钧的语调分外轻松。就在不久前,蔡澈刚刚访问了比亚迪位于深圳的工厂,对于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这位车界大佬颇为赞许。

  按照备忘录的内容,比亚迪和戴姆勒将设立一家新技术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和开发新电动车、电力传动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相关零部件。研发并制造出来的新电动车既不叫戴姆勒集团下的奔驰或smart品牌,也不叫比亚迪品牌,而是将以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推向市场。“如果不出意外,双方新成立的技术合资公司将落户深圳。”王建钧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

  “双方会根据未来市场的潜力,开发范围和数量、计划来确定具体的投资金额,确定后会对外公布。”正准备登上回国班机的比亚迪副总裁吴经胜,在电话中急促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具体内容将由双方共同组建的一个项目小组继续进行。

  异样心思

  其实,早在半年多前,大众就曾先于戴姆勒,与比亚迪确立了在电动车方面的伙伴关系。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以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领域,说白了,就是比亚迪将为大众的电动车提供电池。

  “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以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发展方向的鼓励和明确,极大地刺激着许多国际汽车企业的欲望。他们希望能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真正启动之前,占据有利位置,以便日后能顺利开拓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

  的确,为了能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部分外国汽车企业已经提前布局。除了大众之外,2009年4月,日产就与工信部和武汉市政府签订了电动车推广合作的备忘录,成为第一家与中国政府签约联合推动电动车的外国汽车公司。现在,随着《电动车标准》和涉及向私人购车进行补贴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这两个政策出台日期的日渐临近,戴姆勒显然也“按捺不住”了。

  选择比亚迪,戴姆勒显然有充足的理由。作为国内电动车研发的先行者,目前比亚迪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销量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位。而在工信部与日产建立合作关系时,被邀请参会的比亚迪却只是一个旁观者,“失宠”的比亚迪似乎也需要用与戴姆勒的合作来提升自己。

  虽然没有说明具体的进一步合作内容,但合作生产整车似乎是比亚迪和戴姆勒下一步的重点,因为在双方签订的备忘录当中,合作研发全新品牌的电动车已经被明确地表述了出来。

  “目前签署的备忘录仅限于为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和开发新电动车、电力传动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相关零部件,没有涉及到整车生产制造。”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王建钧试图区隔“研发整车”和“生产整车”这两个概念,不过他进而也表示,会根据双方合作的反馈,在共赢的基础上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投石问路?

  显而易见的是,双方既然选择共同开发电动车新品牌,就没有不在中国制造销售的道理。在这一问题上,王传福其实已经以另外一种方式给予了回应。

  也许是“巧合”,在3月2日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的展台刚好与戴姆勒的展台“对望”。“这个(指双方合作)应该很快就会启动,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王传福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将来与戴姆勒共同研发出来的电动车产品,初期将以国内市场为主,不排除出口海外。”

  比亚迪和戴姆勒双方显然不准备在技术合作问题上就此打住,但接下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双方准备把生产基地放在哪儿?

  “产业化本身很简单,双方都有现成的生产能力。”这是王传福的答案。

  现在,比亚迪在西安有乘用车生产基地,而戴姆勒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就是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北京奔驰生产厂。王传福如是表态的背后,或许已经传达出了新产品放在两个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兼具。

  “没听说啊(指戴姆勒将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什么时候?”北京奔驰相关负责人在接到《中国经营报》记者电话时,有些紧张地反问,“他们现在谈到哪一步了?生产什么车?”

  2005年,戴姆勒和北汽在北京吉普基础上增资成立北京奔驰之后,受成本以及克莱斯勒自身因素等拖累,销售始终不温不火,在与奥迪及宝马的国产化产品竞争中也处于下风。于是,戴姆勒的一举一动无疑将牵动着北京奔驰中方(北汽)的神经。

  “克莱斯勒退出北京奔驰体系(2009年)后,北京奔驰产品销售逐渐有了起色,C级轿车取得了156%的销量增长。2010年,新E级轿车已经确定投放北京奔驰生产,因此,戴姆勒与北汽的合作是稳固的,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奔驰(中国)一位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但该负责人同时也表示,戴姆勒与比亚迪将视合作进展情况,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戴姆勒方面的灵活表态给业内留下了无限遐想。至于今后事态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或许只能交由时间来回答。

(编辑:沐雨天)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