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日产式营销:提升品牌打造客户忠诚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09:26  新闻晚报

  东风日产前11个月累计销售469559辆,同比增长51.3%,而更振奋人心的是,据了解,东风日产更在12月中旬已经完成2009年50万台的销量挑战目标,华南地区产销量最大车企、销售及市场份额稳居华南第一等成绩已经定格。但如果仅仅是求得销量快速增长的话,那只能说东风日产取得了“规模性”、“粗放式”的扩张。显然,东风日产所追求的远远不止这些。市场营销胜券在握,但营销成绩的衡量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数量、规模,而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那就是要提升品牌形象,而提升品牌形象又是为了打造客户忠诚度,并进而以此保持东风日产的永续发展,这,正是东风日产式营销的真谛!

  2009年,东风日产品牌年

  早在今年初,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就表示,“经过6年的快速成长,我们对自己的体系竞争力已经非常有信心。因此我们将2009年定为东风日产的‘品牌年’,这意味着东风日产希望依靠品牌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这样才是健康的、持续的增长方式。 ”

  而品牌的力量,显然也被东风日产的日方高层所注意到。东风日产总经理大谷俊明,尽管从中国车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他认为目前决定中国消费者购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具体的、某一样的产品”,但他也同时强调,“东风日产从今年初开始,已经非常注重品牌的构筑,把提高我们的品牌力作为战略”。大谷认为,虽然到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对品牌忠诚这样的意识,但今后品牌忠诚度很高的顾客会越来越多。眼下,中国购买乘用车的消费者83%都是初次购车,而今后随着换购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如果觉得买的第一辆车的品质很好,经销店的服务也很好的话,那么他/她再买下一辆车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考虑再买同样的品牌,甚至会在同一家经销店购买。大谷还表示,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品牌肯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汽车厂家来看,不仅希望每一个车型、每一款产品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品牌这方面,也希望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于东风日产而言,车型和品牌则是这驾战车不可缺少的两个车轮。

  事实上,为了从品牌层面夯实基础,东风日产甚至不惜牺牲销量增长而达到目标。今年以来,东风日产推出了“1+1”计划,就是要求各地经销商不仅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要实现第一,同时东风日产旗舰车型新天籁在当地中高级市场的占有率,也要实现第一。据了解,在很多市场,比如说武汉、深圳、福建和厦门等地,东风日产都已经实现了“1+1”计划的战略目标。但在更多的市场,据大谷俊明透露,“我们不会太着急地往前冲,而是在构筑我们坚固的品牌形象、打造我们强大的品牌力同时,向消费者传递新天籁到底是一款什么样产品的信息,以便稳步在这些城市达到‘1+1’的目标,然后推广到全国,最终做到全国都能达到目标。 ”

  品牌塑造绝不务虚

  随着市场销量的增长,国内汽车厂家的品牌影响力呈现着不同的状态,有的销量上升了,但品牌影响力却原地踏步,有的甚至还出现了下滑;但有的随着销量规模的不断增多,品牌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东风日产,显然就属于后者。在连续多年的JD POWER评比中,东风日产在SSI(销售服务满意度)、CSI(售后服务满意度)和IQS(新车性能满意度)多项评比中连续名列前茅,显然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总结起来,其最根本的做法其实“别无他巧”,而仅仅是脚踏实地一项一项把产品做好,把销售和售后服务甚至后市场环节的服务做好。

  营销打造品牌方面,东风日产今年最主要的是全力开拓二、三线市场。在二三线城市的网络建设方面,今年,在一线城市、中心城市销量增长趋缓的情况下,东风日产正是受益于在二、三线市场靠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及规范的销售服务流程打造了强势主流品牌,从而比竞争对手抢得先机。目前,东风日产在全国有365家4S店和165家直营二级网点,其中分布在二三线市场的比例,都占到了一般以上。而2009年的销售增量中,来自于二、三线市场的增量,也为东风日产贡献了增量的60%以上。

  当然,依托营销打品牌,东风日产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感心公路”、“您的爱车SPA了吗”和“夏季送清凉”等系列主题售后服务活动,以及销售精英大赛和售后服务大赛等,都让消费者看到了东风日产从销售和售后的细节做起,从而点点滴滴、一砖一瓦垒砌品牌大厦的历程!

(编辑:范文清)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东风日产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