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车商像保险推销员一样“敲门卖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 07:3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眼下,一种“敲门卖车”的销售模式正在成都车界悄然流行,这使得一向有“营销之王”美誉的成都车商恐怕又一次要改写中国汽车营销史。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成都车商这次进行的营销创新之举,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将挑战并改变目前投入巨额资金兴建4S店汽车销售模式。也许,不久后汽车销售员也会像保险推销员一样,上门向车迷朋友推销他们喜欢的车型。

  竞争压力催生营销变革

  对于高亮来说,2008年和2009年,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营销对汽车销售的重要性,而营销创新则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2008年我们成为江淮的销售商,当年我们的销售业绩非常不理想,亏损了几百万。”说起去年的“悲惨故事”,四川乾通市场部经理高亮至今还有些后怕,“在年终总结会上,我和分管的副总都做了检讨,当时我们分析既有市场的原因,也有营销策略不当的问题。” 

  高亮说,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公司上下开始在营销创新上下功夫,出点子、想办法、找案例。 后来我们结合江淮同悦,想出了新车进社区巡展的方案,没想到施行以后效果不错,当月的销量就跃居江淮同悦全国销量第一。

  敲门卖车应“运”而生

  如果仅仅是在社区开展这些活动,这种营销也许只是4S店模式的延伸,还谈不上颠覆性。不过,高亮接下来的动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据高亮介绍,刚开始推新车进社区活动时,只是简单的展示、发资料,后来发现效果在慢慢减弱,人气也不太旺,于是他们又想出放“坝坝”电影的招数,没想到这招的效果出奇地好。后来他们又主动联系银行、保险、家政服务、百货公司、移动洗车等行业,携手一起进社区,聚集了更多的人气,扩大了影响力和传播速度,效果比先前孤军作战好得多,与其他商家实现了共赢。

  “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在销售现场感受出来的,”高亮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车主约了保险推销员上门谈保险的事情。突然灵光闪现,觉得我们也可以上门卖车啊。后来把想法向领导汇报后,得到了大力支持。今年六月份,我们就陆续开始尝试这种方式,几个月下来,摸索出不少经验,营销效果比在4S店里坐等要好得多,不仅能了解到市场动态信息,还能直接掌握客户,订单也大幅增加。通过不断营销创新,公司业绩一直稳步上升,目前,我们销量在江淮全国经销中居首位,而且是连续九个月居第一。”

  “新模式”能存活吗?

  据了解,目前成都实行“敲门卖车”的汽车商家还不多,采用这种模式的车商主要集中在品牌知名度较低的自主品牌车型。由于没有大面积流行,因此,这种新的卖车模式能否存活长久,一些人表示的怀疑。

  “我觉得上门卖车悬,客户不容易相信上门搞促销的,另外工作量也大,你一次两次人家肯定不同意,毕竟那么大一笔开支”机场路某4S店人士直言不乐观。

  对此,另一位4S店老总表示另外的看法,他说,任何新事物刚出世的时候都会受到人们质疑,这很正常。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问题,认为“敲门卖车”仅仅是为了卖车,其实这是错的,为什么?因为“敲门卖车”真正核心的东西是可以帮助车商掌握客户资源、廉价并快速推进公司品牌建设,同时还能够让企业服务跟上时代步伐。卖车只是最直观的收获之一,而潜在的收益非常大,并最终会体现在销量上。从这点上看,是4S店无法比拟的,也是可能对4s店形成挑战的原因。

  汽车销售将流行“行商”

  知名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汽车销售实际上是服务,从全球服务趋势来看,为客户提供零距离服务将是必然选择。所以你看现在社区服务,什么都上门,买菜、交水电费、洗车、日用品、金融理财等等,都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搞掂一切,这说明“行商”是服务行业的一个大趋势。汽车作为一个大的服务行业,保养维修的厂店是必不可少的,但仍有上门服务的需求和必要。

  的确,熟悉车市的人都知道,中国车商经历过从“车串串”到“单店”到2S、3S店再到4S店的多次转变,但多是“坐商”,车子放在店里,客人过来挑选就是了。可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大车商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但是以前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坐商模式受阻,相反那些“腿脚勤快”的“行商”开始越来越吃香,销售业绩也日渐看涨。看来,汽车销售服务的改善不仅仅是服务设施的提升和服务内容的增加,跟随时代步伐,真正了解客户需要、为客户着想,才是服务核心,也是营销创新的本质。  记者 郑明

(编辑:hhauto)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