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比亚迪汽车:中国式低成本创新范本(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1日 09:32  中国经营报

  廉玉波为什么会有如此底气?记者在六角大楼看到一个异常现象——这家制造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法律部格外强大,在3楼,知识产权及法律部所占用的办公室几近汽车营销本部,有13间之多。这个由近200人构成的部门,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研究如何攻破对手的专利壁垒,并对比亚迪的各个产品事业部进行监督,随时告知哪些技术是必须要规避的。

  比亚迪破解专利保护的方法,就是分析对手的专利,一条一条检视。如果一辆汽车的外观专利有5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你的设计与这5张照片全部一模一样,那就可能侵权,但只要有一幅照片的风格完全不同,其他的设计一样就不算侵权。

  而比亚迪在原有的专利基础上再改进,就算是自行研发的技术。靠这个方法,比亚迪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专利。2008年,比亚迪申请的专利量排在中国企业的第4名,专利申请数量为1530,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华为、中兴和鸿富锦。

  这种做法对比亚迪而言已是炉火纯青。早在比亚迪从日本企业嘴里夺粮时,就发生了两件令比亚迪“自豪”的事情,直到今天,比亚迪的员工还很愿意跟外界分享这两个故事:一是与三洋的官司,一是与索尼的官司。这两个官司都涉及“专利”,最终的胜诉者都是比亚迪。

  为什么索尼和三洋都奈何不了比亚迪?尤其索尼还是在自己的国家提出诉讼。就是因为比亚迪对专利有清晰的认识。像索尼所控告的两项专利技术,一项要求电池液容量在0.4毫升以上,比亚迪就把电池液容量控制在0.4毫升以内;另一项专利技术要求电池的金属材料厚度控制在80毫米~250毫米内,比亚迪就避开这个范围,重新设计规格略有不同的电池。而即使原理相同,在设计上避开对手的壁垒,侵权就不能成立。

  实际上,在中国模仿者并不在少数,只要保证产品没有大的质量失误,“山寨”们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比亚迪的汽车毛利很高,F3、F6都在25%以上。F3和国际同类品牌(丰田花冠)相比,价格是它的一半,为什么还有25%的毛利?因为比亚迪的每一款产品都是自己开发、制造、销售。现在的垂直整合还只是表面的,随着公司进一步垂直整合,毛利会更稳定。越细分地进行整合,整体的毛利就越会往上走。

  6 “非主流”的垂直整合模式

  在技术博物馆,陈列着一块块电池、各种手机外壳和内部的组件、整个车身、硬顶敞篷、发动机、气囊、车辆氧传感器、倒车雷达、空调……所有这些东西,只有一个制造商,那就是比亚迪。这些物品除了用于彰显比亚迪的技术外,还显示了比亚迪另一条非主流发展模式——垂直整合。

  很多人说,这种做法是王传福偷师于代工皇帝郭台铭。但比亚迪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因为王传福看到了制造企业的命门:大多数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只做组装环节,只能获得低廉的利润。但如果具备自上而下的垂直整合能力,做从设计到组装到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得到的利润将高许多。

  在这套垂直整合模式中,王传福非常清楚其发展的前提是什么?答案是研发设计。设计决定了产品70%的品质。这并不是问题,这是比亚迪的上万名工程师的任务所在。而打通了自上而下的所有环节后,比亚迪就可以在内部对各种零部件的成本进行调整,把利润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比亚迪的客户曾经进行过这样的比较,同样的一个方案交给比亚迪和单纯的EMS企业相比,比亚迪的成本要低15%~20%,完成的速度要比别人快1/3。

  当比亚迪从电池及IT制造领域的成功经验中破译出通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的“密码”后,又把同样的基因复制到汽车制造上。现在,比亚迪汽车除了玻璃和轮胎,其他部件全部自己研发生产。

  站在并不怎么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旁,王珂(化名)摘下了手套,用嘴吹了吹自己的手。他是比亚迪汽车总装车间一名普通的装配工,负责把喷好漆的保险杠装在车身上。

  “我们的保险杠做好后直接运到组装车间,装上车的时候还热着,而一般企业仅保险杠的包装费和运输费就非常可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给王珂的这一动作做了注释。

  这当然有些夸张,但王传福继续说“这个差价就是利润,就是竞争力”却是事实。如果是外购零部件,需要备足5天的库存量,而依附在各总装车间的零部件车间,只要当天下午2:30前下第二天的订单就可满足生产计划,减少了库存、物流等人力、物力。王传福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称,比亚迪汽车产业的战略和战术与国际通常的做法完全不同,甚至说是一种碰撞。国际汽车产业讲究专业分工,讲究小而精,比亚迪讲究垂直整合,讲究大而全。

  除了设计,垂直整合模式的另一关键是零部件模具的开发制造。这也是王传福在开始造车的同时布局模具制造产业的根本原因。2003年5月,比亚迪就与北京吉驰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完成资产重组,成立全新的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建立北京比亚迪工业园。收购模具厂是比亚迪造汽车的一步重要棋,汽车模具中95%的工作要由工人手工完成。

  站在F3的车模前,杨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的一部车模,请人开模,要花费1.5亿元,而自己做只要9000万元,光这一项成本就可能节约40%。”

  为了保证整车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能达到最低成本,比亚迪整合了产业链上的每一细分点。王传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比亚迪汽车的低价优质。因为上游供应商的利润,对自己来讲就是成本,必须严格控制利润的外流。

  事实上,进行垂直整合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如果是外包,想要改动汽车上的一个零部件或者设计方案,要不断地与客户沟通方案,之后再实施,其周期和沟通成本可想而知。但是比亚迪遇到这样的事,也许一次集体会议就解决了。1.5L的F3之所以比其他企业的1.5L上市早很多,就是因为我们的垂直整合能力。”杨超说。关于1.5L的一个相关背景是,在新的消费税出台之前,就有一些官员表示,1.5L或成不同税率的分割界线。谁能最先开始销售1.5L的A级轿车,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加强。

  既然垂直整合模式有如此好处,为何商界正在偏离垂直整合、更多地依靠外包和专业化分工?一是因为国外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二是垂直整合会增加公司固定成本的占有比例;三是垂直整合模式对管理的要求更高。

  7 为何商界正在偏离垂直整合?

  不过,由于没有一家汽车企业使用垂直整合的模式运作,使得比亚迪这个新兵从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以来,一直处在被质疑的氛围中。2009年是比亚迪汽车的幸运年,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比亚迪旗下三大业务中,汽车业务占整体营业额比例首次达到55%,去年这一数字为31%,汽车正取代IT零部件成为比亚迪的主要利润来源。

  这样的成绩让王传福有了足够的底气来表明自己垂直整合模式的成功。还是在8月31日,在香港举行的2009年比亚迪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王传福说:“我们的产品毛利很高,F3、F6都在25%以上,F0低一些,因为奇瑞QQ把市场价格压得很低,但也有10%的毛利。像F3,和国际同类品牌(丰田花冠)相比,价格是它的一半,为什么还有25%的毛利?因为我们的每一款产品都是自己开发、制造、销售。现在的垂直整合还只是表面的,随着公司进一步垂直整合,毛利会更稳定。比如发动机,现在我们只是做缸体、缸盖,还没有做曲轴、连杆,以后都可以做;变速箱现在只做变速箱壳,齿轮还是外购的,今后我们一旦有精力,都会自己做。越细分地进行整合,整体的毛利就越会往上走。

  但一个疑问是,既然垂直整合模式有如此好处,为何商界正在偏离垂直整合、更多地依靠外包和专业化分工?一是因为国外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与大而全模式相比,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更能降低成本;二是由于垂直整合意味着什么都要自己来做,不但会增加公司固定成本的占有比例,也会增加公司营运的杠杆,公司所冒的风险因此上升;三是垂直整合模式对管理的要求更高。此前,也有一些国内企业采用垂直整合模式,但结果是零部件企业被养得既懒惰又出不了好产品,成了企业的成本硕鼠。

  靠代工发家的比亚迪不同,它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不在于先行开发市场,而在于效率和成本。因此,当大家遵循“利润=售价-成本”这个公式时,比亚迪却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成本=售价-利润”。从这个角度思考,就意味着垂直链条上的各方在生产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目标,而不会成为成本硕鼠。并且,多年垂直整合模式的运转,也让比亚迪摸清了这种模式的命门,及其中的管理门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没有资金压力。它正在热切盼望在A股上市,摩根大通预计,比亚迪将能集资360亿元人民币。集资后比亚迪的净负债比率,将可由现时约60%~65%降至约30%。

  比亚迪坚持这种模式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如果一旦发展了垂直整合,退出成本将更高,对外的关系也遭到封锁。这也是管理学上提到的“Bad Apple”(烂苹果)问题,一个地方烂,就会烂到其他地方。因此,对比亚迪而言,只有不断完善垂直联系管理、建立完善的系统这条前行的路,而没有后退的路。

  坐在经济舱中的王传福,想要第二份飞机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位拥有350亿元身家的中国首富没有丝毫的尴尬,因为习以为常。

  这样的表现很难与他的“狂妄”联系起来:“在我看来,汽车只不过是一堆钢铁而已”,“比亚迪汽车2015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专利都是纸老虎”……43岁的王传福不止一次如此表示。类似的狂妄或者豪言壮语在中国商业界并不缺乏,并将之归类为“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一种手段。但当王传福这样说时,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他在14年的时间里不断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许多人想破译比亚迪成功的密码,但却发现破译过程如此艰难。比亚迪新闻发言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说:“我看到许多描写比亚迪的文章,他们把比亚迪想象得太复杂了,其实我们很简单,我们就遵循一个理念: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绝招。这是王总不断告诉我们的。”

  “当然,简单的事情是许多人不屑于做的,因为不容易看到成绩,不容易显示自己的眼界和高度”,王建钧继续说,“不过,别人看不上的恰恰是比亚迪的机会”。(吴晓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范文清)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比亚迪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