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马跃进 产能30万辆存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9日 17:26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30万辆的数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宝马开始在华快马加鞭了。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管宏业

  国内车市的旺销景象不断激发着跨国车企的雄心, 而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则无疑是一剂催化剂。就在一汽奥迪长春新工厂落成不久,宝马汽车也发布了庞大的针对中国市场增资扩产的事业计划。

  11月12日,宝马汽车集团和华晨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双方决定新增投资50亿元启动华晨宝马下一阶段发展计划。新工厂两年后建成后预计为10万辆产能,加上老工厂的5万辆产能,宝马在华的产能将达到15万辆。

  相形之下,一汽奥迪已经完成20万辆产能建设,北京奔驰近期产能计划为8至10万辆产能,再加上沃尔沃等其他国产高档车项目,国产高档车产能两年内将超过50万辆。

  产能新品一起上

  事实上,对于刚刚签署协议的华晨宝马二期项目来说,15万辆不过是它规划产能的一半,宝马汽车高层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宝马在华远期规划是:在华年产30万辆。

  在规划中,华晨宝马将在保持沈阳大东区现有工厂产能稳步增长的同时,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新厂区建设投资,以争取进一步的发展。该建设项目计划于2010年启动。潜在总产能第一步将增加到年产10万辆。伴随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长远的增长计划是逐步增加到年产30万辆。

  华晨宝马董事长吴小安向记者确认:“我们计划明年年底将现在工厂的产能扩展到7.5万辆,明年二期工程将先建一个拥有10万辆年产能的工厂。这样新旧两厂加在一起可达到17.5万或者20万辆,未来3年乃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消化产能。至于说未来还有20万辆的能力,那将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适时增产。”

  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透露,双方股东增资后,将扩大合资公司的产能,二期项目包括两方面,一是扩建第一工厂产能至7.5万辆,同时新建第二工厂。他还表示,还将新建一个发动机工厂,要将宝马的发动机引进国内生产。

  消息人士透露,二工厂将生产加长后的新宝马3系和5系轿车。3系和5系将在明年左右全新换代。尤其是3系加长版,将是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首次推出。

  按照协议,华晨汽车和宝马按50:50的股比各增资超过20亿元,华晨宝马未来将追加投资至50亿元。

  或许成为出口基地

  据了解,目前中国是宝马的第四大市场。今年前3季度,包括进口车在内,宝马集团在中国的销量为6.5万辆,显然明年达到17.5万~20万辆的产能,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过于饱和。

  对此,华晨宝马副总裁戴雷告诉记者,未来沈阳工厂将有可能成为宝马在亚洲的生产基地。“目前我们虽然无此计划,但沈阳工厂肯定会具备出口的能力。”戴雷告诉记者。

  发布会当天,在雄心勃勃地公布新产能数字的同时,宝马还直言不讳地再次表达了进军公务车市场的企图。

  人民大会堂的北门外,来外群众会发现5辆崭新的警车——全部都是宝马3系轿车,而这只不过是宝马撬开公务车市场的前奏。

  大中华区总裁史登科自得地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到这里来,前面正是宝马警车开道,我想这是一个突破。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对于宝马来说,这次增资前后的变化耐人寻味。从原先的踌躇不前,到一下子扩大9倍产能,着实让不少人吃了一惊。

  除了基于对中国市场增量的预期外,宝马扩产很大程度上也是竞争对手“逼”出来的结果。

  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奥迪、奔驰和宝马等高档车在华销量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奔驰在中国大陆地区共销售5.12万辆,一举超越去年全年总销量,同比增长达52%;宝马在华销量同比增长32%,达7.19万辆;奥迪销售12.35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0%。对于宝马来说,论销量自己远远不及奥迪;论增幅不如奔驰,自己可谓处于“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从产品、产能上加大投入,是宝马惟一的出路。特别是一汽奥迪的成功经验显示,充裕的产能和深层次本地化生产是它成功的关键。

  至于产品,则是这次协议的前提。目前,华晨宝马沈阳工厂生产着宝马3系和5系长轴距版,明年年底新宝马5系将继续在该工厂生产。不过,新增的产能显然不可能全用来生产这两款车型,增产的目的也是为了扩大国产宝马的车型。祁玉民也曾强调:“如果宝马不把新车型拿过来,华晨不会同意建设二工厂。”

  虽然双方没有明确下一款国产车型,但宝马承诺,将向中国输入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全新车型,新车型有望明年上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编辑:路宁宁)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