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召回不放心 不召回更不放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08:43  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的联合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召回的认识相比前些年已有进步,但召回对品牌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较大,一些从未召回的产品似乎更加不受信任

  刘宝华

  今年以来,中国车市召回事件频出。

  最新的一例是,从10月7日开始,一汽-大众大众中国在国内召回部分09款DSG版国产迈腾、进口奥迪TT、进口大众EOS、CC、R36、R36Varia nt、GTI轿车,总计2760辆。

  此前,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吉利罕见地决定从9月20日起召回2008年12月25日至2009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远景JL7180型汽车,总计2175台。

  数年前,对召回了解不多的中国消费者大多把召回汽车存在致命缺陷划等号,而今又会怎样?《汽车商业评论》本期与搜狐网、凤凰网联合开展“你如何看待汽车召回”的网络调查,以期了解当前消费者对召回的看法是否发生改变,这些看法又会对汽车厂商和品牌、对汽车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期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5393份,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消费者对召回的态度已经变得理性,不再因为召回而全面否定一款车型甚至厂商和品牌,但仍有一部分消费者将召回的负面因素看得过重,对召回心存疑虑。如“对于汽车产品,召回意味着什么?”这一关键问题中,认为“存在共性的质量缺陷,但并非总是非常严重”者占51.4%,超过一半,而认为“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不召回将会致人死命”者虽是少数,但也高达40%。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对召回的态度更加理性是汽车普及带来的必然结果,但仍有40%消费者对召回认识不足,这有厂家宣传不够的原因,也有媒体误导之嫌。

  丰田召回事件发生后,“丰田深陷召回门”、“丰田的质量控制方式曾是世界标准,现在丰田走向美誉的另一极”、“体系内供应商……成为丰田质量之殇”、“从丰田召回看管理神话的破灭”等新闻标题层出不穷,能以召回否定丰田质量控制和管理,一些媒体的专业性值得怀疑。

  事实上,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汽车,要保证其万无一失的概率并不大,并且绝大多数问题并不一定关系到行车安全,而只是对某一功能的影响,一般经过维修、更换即可解除。例如丰田本次召回的原因是:“受同一供应商影响,因驾驶员侧的电动车窗主控开关控制模块在制造过程中润滑脂涂抹过多,可能导致内部短路,引起开关发热、熔损,操作时有卡滞感,车窗无法正常升降,极少部分会导致车门内饰板熔损。”

  受此影响,在“你如何看待有召回记录的汽车品牌”问题中,45.6%选择“品牌形象会降低”,只有31.5%选择“品牌形象不受影响”,另有22.9%选择“品牌形象会提升”。这组数据说明,召回对于中国消费者仍有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有趣的是,对召回产品不信任的同时,消费者对从未有过召回的产品更不信任。“你如何看待那些没有召回记录的汽车产品?”问题中,65.7%选“可能存在质量瞒报情况,不放心”,而选“产品质量过关值得信任”的只占17.2%。

  召回,不放心,不召回,更不放心,这反映出消费者最担心的并不在一车一事,而是对当前的召回制度不满意。“你是否认为现在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正日趋成熟”问题中,近七成受调查者选择“否,力度仍然远远不够”,认为召回制度越来越规范的只占两成。 

(编辑: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