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汽车业,德国曼、奔驰与国内重卡企业的合资让今年的夏天变得很不一般。
再联系到此前的雷诺、依维柯等在中国的合资合作项目,不难发现,中国重卡市场的技术升级潮已经开始。
其实,最早迈开重卡整车全套技术引进步伐的并不是上述企业,而是合肥的江淮汽车。
江淮重卡的水平
时间回到2003年,这一年的10月28日,江淮的格尔发(GALLOP)重卡在合肥江淮汽车重卡基地下线。
关于格尔发,大多数人只知道它来自韩国现代,但实际上,这个车型并不是现代研发的,而是戴姆勒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针对亚州市场开发设计的HD重卡,是一款纯正的欧系重卡。
不仅在当时,即使与时下当红的重卡车型相比,这款车的技术平台也是先进的。
仅仅有了先进的车型是不够的,还要有同样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才能保证它的品质。这就如同有了一流的版形,如果没有好的面料和先进的缝纫设备,还是做不出一流的西装。
提到卡车制造,就不能不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
如果参观一个企业,很少会看到冲压线。不是说冲压线有什么秘密,而是冲压生产线远不如焊装、总装生产线有气势,一般人也很难看出门道。实际上,冲压工艺对于重卡来说是最为关键的。
重型自卸车、水泥搅拌车的车架大梁为主副梁双层结构,钢板厚度在7-8毫米,国内的重卡企业大多采用主、副梁分别冲压再焊接的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对设备的要求低,采用3000吨的压力机就可完成,但缺点也很明显:主、副梁之间有间隙,在使用中,容易因受力不均出现车架变形的问题。但在江淮,厚度分别达8毫米和7毫米的主、副梁是由国内最大的6000吨压力机一次冲压成型的,虽然采用这种工艺需要使用6000吨的压力机,但其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主副梁之间无间隙,使得大梁的承载能力更强,而且避免了因分段式冲压产生内应力集中从而造成车架易断裂的现象,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江淮重卡的涂装采用了国内商用车企业少有的中控自动阴极电泳底漆工艺,由于投入较大,这种工艺大多用于产量较大的轿车企业。阴极电泳工艺能大大提高漆膜附着力及整车耐腐蚀性能,整车防腐可达10年以上。而其他重卡企业采用的都是喷或浸底漆的工艺,一般2-3年内,局部位置就会产生锈蚀、流黄水等现象。
此外,江淮的机器人焊接技术、全自动化涂装设备、BOSCH电动定值螺母拧紧机等工艺和装备,都具有国际一流水平。
在材质上,江淮重卡的也是完全按照欧洲的标准:驾驶室本体板材厚1.5mm,在驾驶室的各个“碰撞区”使用3mm厚的加强筋;车架大梁板材采用高强度的钢板……
江淮重卡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唐昊说:“江淮的风格就是老老实实,一板一眼。虽然做个老实人很累,但江淮做不了滑头的事。”
好车为什么不好卖?
一些物流企业认为,江淮重卡这几年的销量之所以没有上去,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以前江淮重卡存在着零部件的通用性不强,有些零部件的更换需要等待3-4天,维修便利性远远不如斯太尔系列,这使得一些从事长途运输的客户不敢使用江淮重卡;二是产品的宣传力度不足,与随处可见的福田、解放、东风等重卡广告相比,江淮重卡的广告投放明显偏少,除了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偶尔出现一张江淮重卡的图片,很少能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江淮重卡的广告。对此,唐昊也承认:“好酒也怕巷子深啊!”
但在笔者看来,江淮重卡没能热销的深层原因是产品太超前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转过身去,看看这几年中国重卡市场走过的路。
进入21世纪,由于高速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等原因,使得载重15吨以上的重型货车、自卸车、工程车及拖挂25吨以上的牵引车车型高速增长。由于当时的物流运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者多为小型运输企业和个体户,他们在车型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价格因素,而对舒适性、操控性并不作太多考虑,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怕人吃苦,就怕车吃不了苦”。于是,采用斯太尔技术平台的重汽、陕汽、福田等重卡产品迅速走红,虽然这些车的操控、噪声、驾驶室空间等各个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但低廉的价格还是赢得了消费者的心。
反观江淮重卡,起步产品就是中高端,虽然各方面的性能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价格却要高于斯太尔系列5-8万元,对于众多急于挖掘第一桶金的运输户来说,这样的价格的确是很难接受的。
汽车是一个规模化产业,可以说,有了规模就有了一切,诸如成本、销售渠道、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等问题,都可以随着销量的提升而解决。江淮的高起点使其与2004年的重卡销售高潮擦肩而过,错过了迅速壮大的大好时机。
江淮的新机遇
从中卡到准重卡,再到重卡, 重卡市场的变化与物流市场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物流市场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大型物流公司走上了正规化,对重卡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节油、降噪、环保、安全、高出勤率、低疲劳感等特征为代表的高性能重卡正在成为主流。重卡企业之所以纷纷引进新技术、新车型,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
经过几年的消化吸收,现在的江淮重卡,通过采用国内的主流配件,不但解决了零部件的通用性问题,而且在价格上也做到了与国内同类车型持平,其售后服务网点更是多达767家。
2008年,江淮又根据国际重卡最新发展趋势,开发出更先进的驾驶室。该驾驶室密封性性能出色,内饰完全软化,空调、音响一应俱全,车内最大高度达2米,内部空间为国内最大;采用四点悬浮减震技术,不仅舒适性好,还能有效减轻动态碰撞过程中的冲击力,碰撞时驾驶室整体可后移20厘米,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驾驶室本体设计的安全性已达到欧洲最新标准。
可以说,无论是产品、价格还是市场适应性,江淮都有了与国内任何一家重卡企业叫板的实力。
对于江淮重卡来说,市场即将开始的更新换代是一次再也不能错过的机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