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油价一个月内飙升10%以上,根据发改委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而上一次调价是7月29日,因此,国内油价上涨已成必然之势,预计成品油每吨最低涨400元左右,涨幅7%-8%。
据中石化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331.9亿元,去年同期是76.1亿元,增长了332.6%。
一面是利润增长惊人,另一面是涨价呼声峻急,这引起一些消费者的不满,油价是否应该涨?是否应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何降价时接轨慢,涨价接轨快?是否应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为此,《竞报》专访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国立及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清议。
油企涨价有理?
引起网民意见激烈反弹的是,中石化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中石化上半年整体盈利增长快,但炼油业务亏损,因此油价必须上涨。”
对于中石化整体已经盈利却强调局部环节亏损,对此,欧国立认为,企业在价格制定方面,应考虑更多因素。
一方面,石油生产分几个环节,炼油可能确实亏损严重;但另一方面,在价格制定方面,不应单独从某个环节来考虑,应该更全面去考量。
欧国立表示,关键问题是石油行业尚没有形成真正竞争的格局,导致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力过大,而只有通过引入更充分的竞争,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此外,中石化、中石油应自觉接受公众舆论的监督,充分考虑公众的反应,在定价行为中,要兼顾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为何油价降价时与国际接轨慢,涨价时接轨快,欧国立认为目前还没有数据分析支持这一结论,只是源于消费者们的主观感受,“这一说法如果有数据分析的支持,可能更有说服力”。
清议则认为,此番油价上涨合理,油价升降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不能意气用事。“既然与国际市场接轨,那就没什么可议论的,消费者有怨言是事实,但很多怨言是因为不太了解真实情况。”清议表示,涨价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不按市场规律动作,像2007年全球油价上涨,中国市场没有及时跟进,只有靠补贴这样的非市场行为解决,最终会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中国和国际油价接轨才几个月,应该长期保持下去。”
“在工业化社会中,石油比粮食更珍贵,粮食是可以政府补贴的,成品油是绝不可以补贴的。”清议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石化上半年财报中显示“利润增加惊人”,但与此同时“上半年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7%”,换言之,中石化今年上半年收入少了近2000亿元。
是否应该拆分?
垄断格局不打破,油价总会成为一个焦点话题,那么,中石化、中石油是否可以进一步分拆,从而营造一个真正的竞争格局呢?
欧国立表示,当年中石油、中石化分拆,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营造竞争格局,但现在看,当年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石油市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有竞争力的企业数量太少,真正的巨无霸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虽然发展很快,但对二者尚构不成威胁。寡头垄断的问题是二者可以互谋串通,最终通过协商的方式化解竞争,而缺乏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的利益难以最大化。
虽然中国石油市场竞争大门没有关闭,但两大寡头实力太强,一般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比如今年上半年有些私营加油站自行降价,引起消费者关注,但这些加油站实力太弱,不能让更多消费者都享受到实惠。”
对于能否拆分中石油、中石化,欧国立说,任何企业都是可以拆分的,但要考虑到国家利益、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有反垄断法,企业一旦占有市场一定比率后,就要依法分拆,比如当年的AT&T,而中国的情况不同。“大也有大的好处。”欧国立表示,企业大了,在国际竞争中会具有一定实力,而且从世界范围看,石油企业都比较大,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规模效益。
清议认为,石油企业规模较大,存在垄断性,这是石油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开采油田需要较大投入,此外炼油等环节也需要规模效益。但应该考虑允许一些民营企业进入,特别是开采这一环节上。“石油分布本身并非整装,许多零星的油田可以开放给民营开发,许多油田都是民营发现后,国营大公司才进入的,在陕西,我们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训。”清议表示,比如同样是能源行业的煤炭,如今山西大多数私人煤矿都已经被政府赎买,效果如何,是否更环保更经济,还要过一个阶段再评价。
如何监管油价?
寡头垄断的格局,推涨油价,那么,政府在价格监管方面,是否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手段,从而让垄断企业的利润回归到合理的范围中呢?
欧国立表示,政府在价格监管上有难度,因为企业会找出有利于他们的理由来要求涨价,而石油企业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属于商业机密,政府很难掌握。此外,石油企业规模比较大,员工多,本身消耗也比较大,成本计算非常难。“这就形成了一个黑箱或灰箱地带,企业大了,就有力量决定市场价格。”“关键是政府不仅要监管价格,更要监管竞争机制,让当时南北分拆的初衷真正得到实现,让市场充分竞争起来。”欧国立表示,仅有价格监管,无竞争机制的监管,将难以改变目前的局面。
清议认为,油价上涨是好事,应正面理解,政府监管也不能人为地扭曲市场。“虽然上半年中国石油消耗在下降,但那主要是工业用油减少,消费用油一直在增长,而且从长期的角度看,这个增长潜力巨大,油价保持一个合理的价位,是必要的,否则石油紧张的局面不会得到缓解,并且会影响到国家的长期能源安全。”
对于热议中的“低碳经济”,清议并不看好,因为不论是风能还是光能发电,目前尚不能体现出商业价值,没有低价的矿石能源,现代社会根本无从运转,必须把握石油这一根本的命脉。“成品油定价是一个长期战略,希望把这几个月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工作持续下去。”清议说。
清议简介长期从事资本市场与公司会计问题研究,现任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香港新财务研究所董事,曾任《新财富》学术顾问,《中国证券期货》执行社长 (后改任首席策划),并连续三年担任CCTV《中国证券》年报财务顾问。
欧国立简介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铁道学会经济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战略;产业制度变迁与创新。文/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