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零部件“中国制造”面临“架空”危机(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9日 11:10  中国经营报

  夹缝求生

  “核心的问题是信息化不够。”陈光祖表示,中资零部件汽车必须跨出汽车产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融合,只谈制造是没有出路的,“还应加强跨行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目前中资零部件似乎还没走出产业化的路子。“万向、福耀玻璃等企业,目前的确做大了规模,利润也十分可观,但在这一轮的零部件信息化技术革命中,他们并没有转型为新档次的企业,依旧在做着传统的低端配件项目。”陈文凯说。

  “此前的863计划,政府投入了20多个亿搞示范,但示范了20多年,企业依旧停留在示范阶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人士表示,科技部似乎只管示范,但涉及到产业化的工艺流程、技术设备却无人过问,而中资零部件最迫切的就是需要做大规模。

  实际上,目前中资零部件的困境,单靠个体的零部件企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技术突破。“正如先有丰田才有电装,有了通用才有德尔福,中资零部件也需要通过主机厂的核心技术转移,才能抓住机会做大做强。”陈文凯表示,直到目前为止,丰田还在延续这条老路数。

  “目前,中资零部件企业赖以生存的空间,只是一个‘中间地带’。”陈文凯表示,具体而言,是诸如桑塔纳、奇瑞QQ等车型技术过期、价格适中、量大而又相对中立的低端车型市场。“在三五年内,中资零部件还应抓住这部分市场的机会做大规模,然后再寻求向高端技术升级转型的路径。”

  眼下,航盛电子也在新能源汽车配件、变速箱等方面投入了上亿元的资金进行重点研发,同时在电子控制系统、倒车雷达、车窗等方面投入了三四千万元进行技术夯实。“眼下,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似乎在进行着“第二轮的市场换技术”,如果有一天市场也没了,中资零部件是否真的就被空心化了?”杨洪像在询问,又像是在感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孙磊)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