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市场已进入“汽车后时代”,厂家、车行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重心已从车价,转移到售后服务、靠维修、保养赚钱了,汽车保养“猫腻”的投诉也越来越多。近日,东莞市消委会再评修汽修行业“潜规则”,提醒广大车主防范汽车保养的“猫腻”。
工时费严重“注水”
买了新车,行驶五千、一万公里定期要到4S店保养,这是每一个车主都要经历的“例牌”事。目前,戴先生的车到4S店保养,4S店建议已到5万公里按规定应做一次“全面检查”。2个小时下来,一张长长的1430元的清单,让戴先生咂舌,更换了波箱油、刹车皮等七个项目,共1430元,其中1/3钱花在工时费,460元。戴先生认为,更换的项目比市场价已高一大截了,再要加收高价工时费,赚钱也来“双管齐下”,而且当中换车箱上盖48元,工时费却要80元,此项需时不到8分钟,收费非常不合理。
对于工时费的标准,现时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行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广大车主比较苦恼的事,消委会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比较尴尬。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说,对于更换项目另收工时费,而且小毛病大修、可修理再用的,鼓动车主换件,都已成了4S店普遍遵循的潜规则了。他认为,按公平交易原则,每项报价应把材料费和工时费等成本应统一向消费者明示,这也避免车行员工为了少报价诱骗消费者换件的陷阱。
保养易遭四大“猫腻”
据行业人士透露,现时卖车几乎是不赚钱的,赚钱主要是靠售后的保养、维修、搭售保险等服务。“买车容易养车难,维修保养陷阱重重”,已成了有车族的共识。“汽车保养过程中主要存在免费保养不免费、少报价格诱你入套、小毛病大修,保养变换配件和不分车状况例行保养项目四个方面的‘猫腻’。”
据邓国平介绍,新车送保养,但送的仅是保养的“工时费”,更换零配件材料费和工时费则再另收,而保养价分为工时费和材料费,报价仅报当中一项;有些车行、维修点则把小故障说成大问题,诱使消费者换配件;保养前检查车的实际状况,就要求车主把按规定公里的保养项目统统做齐,其实很多项目未必每台车都一致。
消委会:维修也需货比三家
不少车主都有同样的概叹,进厂前车是好好的,但车行总有“修这换那”的提议。那么,车主应如何防范汽车保养的“猫腻”呢?东莞市消委会提醒广大车主:
1.车主应掌握汽车保养的基本常识,以免被车厂牵着鼻子走。2.汽车过了保修期后,车主可以选择4S店保养维修,也可以选择其他有信誉的汽修厂为自己服务。据有消费者反映,同样的保养维修项目,汽修厂比4S店便宜近一半,汽修厂往往不收工时费。尤其是做大检查、大修理之前,更要货比三家。同时要查看汽修厂的资质,是否具备东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监制的资质分类铜牌。3.保养前,必须问清价格,是否另加工费费,做好盘算。4.无论到哪维修,必须索取和保留维修单据。5.对汽车维修保养的疑问,了解清楚再动手,事前可咨询汽车维修协会,事前防范比事后处理更省心省力。
信息时报记者 杨正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