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 从通用到克莱斯勒,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重挫国际汽车巨头的同时,也给整个世界汽车产业大变革带来了机遇。
从奇瑞到比亚迪,从城市到乡村,走出低迷、产销两旺的中国汽车产业,在激扬发展与进步热情的背后,更加需要的,是对自身水平、差距和出路的冷思考。
危机催生新变局。百年辉煌的世界汽车巨子,正与尚显稚嫩的中国汽车产业一道,在同一张版图上书写新的历史,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孕育新的变革。
逆势上扬:中国汽车业发展显示广阔前景
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金融危机下的全球车市,仍然看不到复兴的迹象。继去年全球汽车市场普遍陷入低迷之后,今年上半年美国、日本等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继续深度下滑。有分析认为,全球汽车市场复苏,最早也要到2010年。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车市上半年逆势增长,统计数字令人瞩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月至5月,国产汽车销售495.68万辆,同比增长14.29%。如果6月份销量达到104.32万辆,将把上半年销量定格在创纪录的600万辆,同比增长率16%。
为何出现逆势增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分析认为,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国家鼓励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成为促进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动力。再者,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刚性需求很大,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
从年初开始,一系列及时有力的政策利好密集出台。燃油税改革,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汽车报废补贴、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相继推出。
在山东济南一家工商银行工作的高先生,最近刚刚买了一辆1.5升排量的比亚迪F3小轿车,购置税少花了2000多元。“国家推出的鼓励消费政策,增强了我们的消费信心。”他说,否则,可能会等到明后年再买车。
信心增,车市暖。国内车市一季度顺利扭转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并在3月、4月、5月接连突破产销百万辆大关,国内各大汽车厂家产销形势喜人。
正在进行破产重组的美国通用汽车,上半年美国本土销售继续下滑,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和上汽车通用五菱,上半年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
专门经销上海通用品牌的北京达世行副总经理刘桂林对记者说,自年初国家推出鼓励政策以来,汽车销量一直很好,一些车型供不应求,“6月份原本是淡季,可是今年淡季不淡。”
但是,政策拉动效应将持续多久,能否支撑车市继续增长?各界人士几乎一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要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汽车人均拥有量仍然较低,居民收入水平在逐步提高,国家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是每千人38辆,远低于全球每千人120辆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我国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还没有被完全激活,消费潜力巨大。
汽车振兴规划提出的十几项扩大汽车消费措施,目前付诸实施的只有车购税减征、汽车下乡、汽车报废补贴和以旧换新等几项。即便是已出台政策,对车市的刺激作用仍未完全显现,政策“缓释效应”也将在下半年释放。
“可以预见,下半年将有更多措施出台,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趋好。”黄永和指出。
北京达世行的刘桂林对下半年车市很有信心,公司已经制定了下半年销售计划,销量要超过上半年。
巨头破产:为中国汽车业整合带来新机遇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重创全球汽车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变革的契机。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在金融海啸冲击下,美国汽车产业在历经百年繁华后遭受重创,三大汽车巨头中的两家——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双双走向破产保护。
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破产重组,迅即引发连锁反应。数十家工厂关闭、数万工人失业,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也陷入困境。
申请破产保护,对通用汽车来说是“阵痛”,是磨难,但也是新生,是契机。通过破产保护,通用可以启动资产和债务重组,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最终提升竞争力。经历“脱胎换骨”后,通用汽车完全有可能以更具有竞争力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抓住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更大挑战。
中国汽车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此前,虽多次推进行业兼并重组,但收效甚微。伴随危机的到来而与日俱增的经营压力,令兼并重组提速成为可能。
今年5月,广汽重组长丰汽车,开启了汽车业振兴规划实施后跨区域重组的先例。分析人士认为,正如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一样,广汽和长丰各自偏重轿车和SUV,互补性较强,双方的联姻将使新公司拥有更加丰富的产品线,提升竞争力。
危机也给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大显身手的机会。据中汽协统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助推下,今年1月至5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77.3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71%,比上年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
不过,要想打造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先找到新的增长点,抢占技术高地和市场。
一直以来,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不足,国内汽车企业缺少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2008年国内销售的500万辆国产轿车中,外国品牌占74%,自主品牌不到26%。中高级轿车领域基本是外国品牌的天下。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跨国汽车公司手里。
“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通过产业转移、产品升级、开拓新兴市场等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掷地有声。
自主创新:提高汽车竞争力的突破口
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被视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的突破口。这是瞄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而作出的一项战略抉择。
国家将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还将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也正是基于这一清醒的认识,国内不少车企早已下定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力实施自主创新的决心。面对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变革,他们更不会放弃“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比亚迪,一家早在1996年就着手电动车电池研究的本土车企,一直致力于电动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和试生产。去年12月,全球首个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 “传统汽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再去搞创新,空间很小。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创新的空间很大,代表着国际潮流和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记者说。
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不过,新能源汽车开发也存在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的瓶颈。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采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
在我国,奇瑞、吉利、长安、比亚迪等中国自主品牌厂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成本比国外低很多,但比传统能源汽车售价起码高出20%以上。价格偏高和政策不配套,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进入中国老百姓的家庭。
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张进华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相继发挥作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记者张毅、樊曦、郑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