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车改革忧思:用“车贴”取代公车的背后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 08:08  第一财经日报

  孙文祥

  “大家是在革自己的命。”杭州市纪委宣教室主任吴凤莲笑着说。

  公车改革已有15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有人曾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称“取消公车是向千年制度挑战”。

  追溯公车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公车的影子。秦朝的马车可以称作最早的公车,随后,改朝换代,沧桑千年,马车逐渐被轿子所取代。

  一个官员出行往往八抬大轿随行,八个壮汉抬着一个装饰华丽的轿子,中国经久不衰的“轿子文化”源于唐朝。这个文化影响了国人几千年,甚至现在的官员也逃不出这种思想桎梏。

  当下,讨论局级以下领导干部配专车是不是“土政策”,没有太大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大量进口轿车、合资车投入中国市场。不要说厅局级主要领导,县委常委们从“保证用车”到实际的专车,在多数地区也已成为事实制度,现在最为普遍的桑塔纳(参数配置 图库)被戏称为“镇长车”。

  受访的专家们认为,正因为公款购车养车费用递增速度之快、公车使用效率之低和耗用财政资金之大,以及公车私用和追求豪华现象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破坏,使公车改革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毛昭晖教授说,要成功地进行公车改革,必须重新配置公务用车的产权归属,建立排他性的公务用车产权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务用车中的“公地悲剧”。

  “货币化”车改的一个探索是,用“车贴”取代公车,要求领导干部放弃专车和为自己服务的专职司机而领取车贴,有利于实现职务消费限量化、隐形消费公开化、交通消费“平民化”。

  但担忧的声音也不少。钱发放到个人手中后,能不能保证官员们将其恰当地用在工作用车上。不排除一些官员为“节约归己”计,该用车时却吝于掏腰包。这样,虽然财政上省了钱,却与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背道而驰。

  有专家指出,前些年车改试点阶段,有些单位把公车低价过户给个人或为领导干部购私车提供补贴,还有在社会风气不正、收买公共权力动机强烈的条件下,有的公职人员向企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钱照拿、车照坐”现象的存在,在群众中引起强烈不满。

  而且,车改后涌现的新问题亦值得警惕。

  记者查阅到南京市江宁区纪委的一份车改材料显示,该区车改工作总体较好,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在公务消费改革方面起到了防止腐败的实际成效。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酒后驾车、多头享受补贴、不合理使用保留车辆、擅自提高补贴标准等。

  “特别是干部酒后驾车、多头享受车改补贴等现象,干部群众反映尤为强烈,如不加以整顿和规范,就可能使车改工作失去原有意义,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时任江宁区纪委书记陈升在2007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说。

  他举例说,如酒后驾车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少数干部心存“机关部门”作风,认为自己是机关公务人员,即使发生交通违法,有“特权”,有熟人,有关系,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受到特殊照顾等等。

  2007年6月的数据显示,据当地交管部门不完全统计,镇街、区级机关和开发园区车改以来,境内发生交通事故300多起,死亡300多人,其中干部驾车事故占30%左右,闯红灯、酒后驾车等违章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查阅各地的车改方案,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但再好的政策规定,不去贯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

(编辑:黄佼)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