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Ⅳ实施时间存争议 环保部称具体方案研究中(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 14:02  盖世汽车网

  ♦反方:国IV实施应顺延

  技术升级尚需时日,成本问题悬而未决

  中汽协对此认为,汽油乘用车按期执行国Ⅳ排放标准;柴油乘用车在原规定时间基础上推迟18个月实施国Ⅳ标准;重型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实施日期推迟30个月;鉴于轻型柴油发动机和整车的改造需要更长时间,中汽协也建议轻型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实施日期则应推迟42个月左右。同时,中汽协考虑到行业整体的意见,建议国Ⅳ标准可以根据地区分阶段实施,具备实施条件的地区可以按时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对广大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推迟实施。

  中汽协之所以提出上述建议主要出于三点考虑:1、车用柴油标准还未确定;2、国Ⅳ标准车用油的生产能力是否满足市场供应需求;3、消费者在使用环节用油能否保证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

  清华大学国家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庄人隽教授表示,从国III到国IV,对于汽油发动机,更多的是做精细化的匹配,硬件投入不大。对柴油机来讲,则相对需要较多的硬件改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企业自身有技术能力的话,汽油发动机的匹配成本增加不多,如果外包给其他公司做,成本则会大大增加。而从国Ⅱ到国III,测试方法没有变化,从国III到国IV,测试方法改变了。同时,实行国IV还需要提升检测能力,并不是说达到国IV发动机的综合工作状况就好,很可能是在几个规定的工况达标,而其它工况工作情况不好。因此,国IV的升级对一些企业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一般一款车型从国III排放升级至国IV排放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发动机排放匹配,还要进行整车道路耐久试验和整车排放耐久试验,完成这样的升级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整车成本也要相应增加3000元左右。这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对各大厂家提出了技术要求的同时,更需要其做到未雨绸缪,否则临时抱佛脚,令其在国IV战役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只能是自己。而因为技术升级产生的3000元左右的价格差,该由谁来买单?则未免有些令人深思。

  罗兰贝格高级咨询顾问张君毅对盖世汽车网表示,目前实施国IV的相关技术路线并未明确。被认为能平稳度过国IV的SCR技术的尿素等催化剂并未形成产业化规模生产。如果政府在2010年7月1日实施国Ⅳ排放控制,时间上未免过于仓促,很多企业将无法应对。并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企业还要考虑到为今后国Ⅴ的升级做准备,而非只单纯应对眼前的国Ⅳ。否则,后续升级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从国III到国IV,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同时,目前国内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后期监管存在很大的漏洞,一些车企甚至还未达到国Ⅱ的产品仍在市场上销售,主要原因就是环保部只对产品下线时进行检测,企业往往就借机蒙混过关,在检测时通过某些"临时"技术达到排放标准,而后真正上市销售的产品却远未合格,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只一味跟上欧美排放标准而在明年实施国IV,将会事倍功半。

  按时实施难度大,顺延"情有可原"

  资深汽车业内人士、迪思传媒集团顾问王兵对盖世汽车网表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些政策,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层面上的问题,而牵扯到更多的是利益问题。所以,国IV是不是应该按时实施,不是一个靠探讨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今年的汽车销量突破千万,必须去评估由此带来的污染后果,再环保的汽车,都是有排放的。

  现阶段对于从国III到国IV的升级,想必大部分企业可能并没做好相应的准备,排放标准的升级对企业来说,面临诸多的压力,具体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生产环节上:一些热销车型可能要进行重新设计或升级,由此带来配套体系的重新设计或升级,一些达不到要求的设备将遭到淘汰,生产流程也需要做相应调整;2、在销售环节上:面临新的产品培训及推广,以及市场接受度的考验;3、在售后环节上:面临备件体系的更新,新的操作培训;4、在油品环节上:汽车设计和生产,只是更多解决硬件的问题,油品其实对于环保来说,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的一些汽车产品,由于从国外引进了比较新的技术,在设计理念和硬件等方面,环保性已经不错,但是,到了国内受到油品的影响,环保性大打折扣。油品的升级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事,需要的投入也很大,而现在的情况下,由于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大家都把汽车环保不环保的责任归为汽车企业的问题,却忽视了油品的问题。因此,油品企业在环保问题上的态度和行动,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汽车企业是一方面,石油企业是一方面,他们又属于不同的领域。

  所以,我个人认为国IV实施的时间问题, 不是应该不应该按时实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按时的问题。不能按时,就只能顺延。

  编后语:

  何时实施国Ⅳ排放标准也许其中确实夹杂着很多利益的分配问题,但实施国Ⅳ能否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以及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才是关键。如果过于追求表面的"标准"而忽视或损坏了内在的真正价值,仍将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作者:渐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孙凤娟)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