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型车的出路不在于廉价而需提高车型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09:40  都市快报

钟师 汽车业独立撰稿人 《轿车情报》《汽车与配件》副总编辑

  超越小车的代步工具属性,变成一种万人喜爱的时尚宠物,这样,就可有效规避小车的“阶级属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私人能有辆从波兰易货来的126P微车已经相当自得;相隔十年,有辆从东欧易货来的FIAT的UNO则是非常光鲜;再隔十年,捷达、宝来等都已属于普及型轿车。如今,国人的汽车消费观越来越向美国人靠拢,与欧洲与日本渐行渐远。

  在中国,小车消费绝不是单一随购买力因素所决定的,更多受到社会意识、价值观等其他因素所左右。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国民收入水平不亚于美国,其汽车销量中居然超过一半是小排量的车,这不能简单用油价较贵或对小车有各种税费优惠来解释。

  如果国内进一步加大对小型车的税费补贴等购买与使用上的政策优惠,有能力买奥迪、宝马的消费者会改换门庭去买小型车吗?答案是绝对不会。因为汽车档次升级到了中档车以上,车的本质就开始异化了,已经脱离了交通代步工具的原始属性,进入到一个文化消费的层面。

  要让小车成为“习惯性”消费主流,除了各种政策的扶持倾斜、油价暴涨因素能直接或间接有效推动外,达到欧洲与日本“小车当家”的程度,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转化;另外,能够提升小车销量比例的奇招,就是要把小车设计尽量做到像大众甲壳虫、宝马MINI、奔驰Smart、菲亚特500那种境界——超越小车的代步工具属性,变成一种万人喜爱的时尚宠物。这样,就可有效规避小车的“阶级属性”,车主也不会因买小车而有自惭形秽的心理压力。总之,要让更多人不是出于价廉买小车,而是出于真心喜爱去购买。

  有车与没车是一个质的跨越,而有什么样的车则是一个量的渐变。在大都市里,汽车的社会“装饰效应”过强,也许次序就会颠倒过来。

(编辑:刘子千)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