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车市去年12月份继续下滑35%,西班牙下滑接近50%,中国车市的井喷到第6年戛然而止!今年,对于国内外的汽车市场,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对于刚刚起步10年的“自主品牌”,特别是中高端的自主品牌,也许这种痛苦可能会更加强烈一些。
曾经有一个汽车品牌经销商告诉我,他旗下销售的产品,合资品牌产品的一般成交周期为15天左右,而自主品牌的周期是40-45天,一台自主品牌车的销售周期竟然是合资品牌产品的3倍。而这3倍的时间,正是透着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态度:不信任。
中国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40%打算选购A级车和B级车的中国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完全说“No”,还有40%的消费者需要有很大的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自主品牌的产品,而仅有20%左右的人在同样价格下会“考虑”自主品牌,更别提会有多少消费者能优先考虑。自主品牌在中国奋斗10年,在自主研发、制造工艺、品质保障方面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却仍然无法成为广大消费者“理所当然”的选择。
曾经,因为技术与制造等各方面的原因,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被印上了“质次价低”的烙印,消费者谈及某些品牌就直摇头。5年前,一位朋友买了一台某自主品牌的产品,可在提车后的3个月,曾28次进站维修,他不无感慨地说:“曾经以为自己的行为是‘爱国和支持国货’,没想到给自己找了这么多麻烦。”
回顾这10年的发展,论销量,短短10年成就了奇瑞100万的保有量;论品牌,中国汽车也有了响当当,叫得响的“中国人拥有的国际化中高端汽车品牌”——荣威;论制造,今天自主品牌的产品已有了长足进步,我曾在车展上仔细比对了奇瑞最新上市的A3和新伊兰特,如果不看logo, 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说,奇瑞看上去更精致些;论技术方面,有一位以“技术和制造工艺”见长的跨国公司高管对荣威550的上市感到“震惊和不安”,国外的记者大呼“以荣威550的实力看,中国汽车很快会像中国服装、中国电气产品一样侵入全世界”,而欧美的一些政客也急于在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上压制中国汽车的发展势头。可是,中国消费者仍然更愿意为合资和进口车买单。
是自主品牌不会吆喝吗?显然不是,早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吹嘘和炒作成就不了自主品牌,也不能因为是自主品牌,就要求消费者特殊对待。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企业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必须瞄准全球标杆企业,必须面对资讯发达社会中消费者的挑剔,必须扎扎实实地投资钻研。欣喜的是,我们也看到了进步,看到了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成长和成熟。在2006年的第一次CNCAP上,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全军覆没,最高得分只有3星。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去年最后一次公布的CNCAP安全评级中,荣威550、奇瑞A3和奔驰C200等车型同在五星之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十年磨砺,中国汽车自主产品实际已经占据了1/4的天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1-11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17.6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64%。
引用最近一次麦肯锡公司对于自主品牌的调研数据:82%的消费者正在关注自主品牌轿车。在外观、质量、品牌形象、配置、制作工艺、安全等要素中,有58%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在外观上的进步最大,认为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配置、安全性方面有进步的消费者分别占21%、11%、5%。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研发、制造,品质保障,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已全面提升。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爱国并不需要抵制外贸,只要关心和支持国货就可以了。我们的工业实体做强做大,谁还能对中国说“不”?
周光军 大周说车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