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替自己谋实惠 理应摈弃五大用车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 07:08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 解元利 通讯员 周舟 消费者在购车前往往会勤于做各种功课,上网搜索、向亲友咨询、货比三家,但往往将车开回家后,除了勤于清洗之外就不闻不问,乃至形成很多陷入误区的用车观念。对于厂家推出的保修政策,也常常形成错误的理解。来自北京现代售后服务部售后支援科科长冯涛结合专业经验,向记者讲述了车主日常一些车辆维修、养护的误区,并给车主提出了合理规范地养护爱车的建议。

  误区1:保养凭感觉,不信保养周期表

  每个车主买车时都会得到一份保养周期表,被告知在什么时候该去做怎样的维护保养,但大部分车主开着开着,只要感觉良好,没出啥问题,也就渐渐搁在脑后了;另一部分车主则是出于以往的驾驶经验,自行缩短保养里程,比如规定是8000公里保养,自己却在6000公里时就把车开到4S店;或没到保养时间就到4S店保养,结果是多花钱。实际上,车辆保养不是越勤越好,厂家规定的里程数是基于对车身性能的充分了解,进而才设置的最佳数据。

  误区2:保修期长=使用成本降低

  很多车主认为,汽车厂家延长保修期,自己用车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但事实上,保修就像保险,只有当车出现问题时,自己才能得到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当然,动力总成的维修费用是非常昂贵的,通常,一辆车的动力总成系统的费用要占到整车费用的35%~40%。因此,动力总成系统一旦需要更换,对消费者而言将是巨大的花费。保修期的延长,无疑避免了消费者自己承担这样巨额开销的风险。

  其实,延长保修期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车主养成良好的定期、定程养护习惯,通过引导车主在4S店进行专业养护,将车况保持得更好,等到车主换车时,会发现其残车价值的提高,远胜过养护时的花费,其实这才是真正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误区3:4S店保养=店大欺客

  以一个机滤为例,在4S店买可能要贵几块钱,但它能保证正常使用8000甚至1万公里以上,而在路边小店买的机滤寿命很可能跑不到3000~4000公里,而厂家原装机油对于车身整体协调性而言好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省几块钱小钱、图一时的方便,很可能是牺牲日后的使用性能为代价,这只会带来更多麻烦和不便。

  有些车主担心自己的车明明是个小问题却会被4S店描绘得很严重,在劝说下更换配件,花些不必要的钱,但其实,在主流汽车厂家中,这样的现象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汽车厂家对经销商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并且,换个角度来想,4S店做的是长期生意,不像街边小店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牺牲长期利益和口碑,做这样短期的投机行为,大家希望的是“客人满意-形成口碑-4S店能够持续经营”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误区4:消耗品=厂家不保修不尽责任

  通常来说,目前大部分厂家对消耗品都不保修。其实这类配件如果真有质量问题,一般在2000~3000公里时肯定暴露,如果用到5000公里还没出问题理论上就不会出问题了,除非使用方法不当。因此,厂家给予3个月或5000公里的保修实际上是为消费者买了一份保险,免除了车主的后顾之忧。

  误区5:过了保修期就不用去4S店

  行驶两年左右的车辆,是这台车车况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车身各个部件的状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如何使这个状态延续下去?靠的是4S店的专业养护:长时间定程定期保养,使用原厂机油和配件,自然会延长爱车的使用年限。而北京现代将保修期从2年6万公里延长到5年10万公里,也是希望引导车主能够养成科学的用车观念,使得车主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有一个好的驾驶感受。售后服务部门接手了太多例子,同样是两辆开了5年的车,一辆一直在4S店做保养,另一辆在第2年保修期结束后就不再去4S店做保养,车况截然不同,开起来也觉得是两代车。归根到底,开车的还是消费者自己,车好不好,感受最实在。

  编辑点评:

  服务战昭示车市渐入理性

  近期,车企纷纷打出“延长质保期”的服务大旗,年限与范畴不一,但不论是北京现代推出的5年10万公里动力总成保修政策,广州本田在雅阁、新飞度两款产品的3年10万公里整车保修,还是雷克萨斯大力推出的“4年10万公里的保修和免费保养”……

  越来越多的迹象都表明,在聒噪、惨烈的服务大战之后,市场竞争的重心已经渐趋理性。一方面,是消费者在持续降价前日趋理性,持币待购,综合考虑购买成本与售后维修;另一方面,则是车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或主动或被动地以更理性之姿态迎战市场。

  事实上,随着今年车市增幅趋缓,车企又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等内忧外患之时,以降价赢得市场份额的举措已经越来越难以实施,怎样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降价之外,服务无疑是最好的手段。提升服务水准,延长保修期限,是增强顾客信赖度、激活经销商造血功能、提高品牌美誉度的三赢之举。

  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服务战同样需要狠下血本,而一项涉及全线产品的服务政策的推出,则更是需要企业内部从各个方面协调乃至博弈。在产品质量方面,需要从前期配件、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的精密控制管理,再到质量检测部门的严格把关甚至是培训部门在维修、服务员工的技能提高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司爱武)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维修保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