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一份访谈显示,这可能并非墨斐理想之选:在离开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后,只有加盟上汽股份,除次之外他“不知道还有什么选择”。在墨斐看来,进入上汽股份是他职业规划的最佳选择。不难理解,这个最佳只是在当时情况下的一时之选。
外表儒雅的墨菲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能够把通用中国做成现在的样子,是因为他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行事,而不是被人指挥。如果他所在公司的总部在美国,这种状态就非常好。美国汽车新闻记者大卫·塞奇韦克(David Sedgwick)曾经在5年前与墨菲在东京的孟买俱乐部共进晚餐。墨菲对他说:“我不想去底特律工作,因为不想处于严肃的公司官僚之中。”换句话说,他也是喜欢在市场一线的人。而这一次,他距离上汽总部其实是有些近得超过他的理想距离。
因此,当2007年克莱斯勒从戴姆勒分拆出来,并且开始物色亚太区人员的时候,墨斐的名字很快浮出水面。
克莱斯勒是个非常美国化的公司。对于克莱斯勒来说,全球化是个比较尴尬的名词。尽管克莱斯勒在1984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除了切诺基(参数配置)之外,它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少得可怜。寄予厚望的克莱斯勒300C(参数配置 图库)甚至在中国创下单月销售个位数的记录。它在全球销量的280万辆中,92%都发生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其中美国达到210万辆。
克莱斯勒的复兴计划首先是全球化,在欧洲、亚洲等地寻找更有能力的领导人。克莱斯勒副总裁的迈克·曼雷(Michael Manley)说:“现在克莱斯勒的业务过多地集中在北美,我们计划在未来3~5年里,把这个比例平衡过来。在我们的复兴计划中,国际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要成为全球性的公司。”
曼雷的任务是主管全球的销售和市场,他选择了墨菲做他在亚洲的直接下属。9月7日,克莱斯勒任命墨菲担任亚洲地区CEO。墨菲的职责涵盖了克莱斯勒在亚洲的所有业务,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曼雷说:“在这个增长的关键时期,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比墨菲更合适来领导我们在亚洲的业务。”墨菲也很开心地离开了上汽这个有些官僚的地方。
一位克莱斯勒销售主管说:“墨菲是个出色的家伙,我见过他。他有很多的销售方面的经验,而且他了解这里的市场,他在亚洲待了超过10年。所以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地的消费者,帮助我们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你知道,我们需要那些了解中国市场的人。墨菲是个很好的选择。”
2008年年中,墨斐把克莱斯勒亚太区总部定在上海。事实上,墨斐已经是一位上海人,2004年10月1日,他获得了上海市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成为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在沪外籍人士。
克莱斯勒是53岁的墨斐留给自己的最后一道难题,解决了,他可以功成身退。但事情也许比他想象得更难。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年。当时的中国非常渴望外资的介入,同时也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但这短短十年里,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快速壮大,目前外国汽车公司面对的投资环境已经完全改变,到中国来简单找个企业合作生产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墨斐说:“克莱斯勒现在所要做的是找到一家合适的中国汽车企业,由此来发展我们共同的业务。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在中国的合作方,必须是双方可以优势互补的。我们必须找到这些互补点,才能结成有利的同盟,成为真正的市场赢家。这是我们目前寻找合作伙伴的方针。当然在实施阶段我们可能会有多种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是建一个新厂,也可能是在旧厂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