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良工艺 朗逸碰撞测试高分“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0:09  新浪汽车
朗逸碰撞

朗逸碰撞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刚刚公布的测试结果中,朗逸(参数配置 图库)以47.4分取得得该测试评级中的五星级安全评价级别,这一成绩使得朗逸成为C-NCAP碰撞试验A类乘用车级别组有史以来总体评分最高的车型。

  史上最佳 朗逸成就中级车安全典范

  随着汽车消费理念的进步和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很多中高级、高级车加强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投入力度,达到五星安全级别的车辆也越来越多。不过就A级市场而言,考虑到成本问题,很多车在安全方面的配置还是略显不足。朗逸作为上海大众一款全新量产车,在安全配置方面可谓做足文章,比如说它的前排双安全带未系提醒装置,在安全测试中获得2分的加分。还比如它的TPR轮胎自动检测系统,尽管这项安全配置在碰撞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但不能否认该装置在实际实用中的作用,同样的还有NAO陶瓷碟刹片和防眩目后视镜等等。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朗逸在很多部位的保护上达到满分。我们可以从官方的说明上得到数据:朗逸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得分达到了13.67分,其中头部、颈部和大腿方面的保护都得到了满分;在40%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朗逸得到了16分的满分成绩,而在侧面碰撞试验,朗逸的腹部和骨盆碰撞结果都得到了4分的满分成绩,此项测试的得分也达到了15.74分,仅差0.26分就可以获得满分,这一成绩是C-NCAP有史以来A类乘用车中的最好成绩。

  高分秘密在于精良的制造工艺

  了解汽车的朋友都清楚在汽车碰撞的瞬间不仅仅要靠安全气囊、安全带甚至是可溃式转向柱、脚踏板的瞬间吸能等装置在起作用,扎实的制造工艺所带来的强悍车身结构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冲压工艺,作为生产制造的第一步,冲压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品质的高低。据悉,此次上海大众采用国际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全新开发了朗逸冲压模具,并且生产过程中,还大量应用了整体冲压成形技术,采用尽量大尺寸的合理的车身总成分块,从而加强了车身的整体性。这种设计不仅使车身刚度得到加强,在碰撞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还提高了车身装配尺寸精度,使产品更加精细美观。另外,在与车身安全性密切相关的门板防撞板、中柱内板等安全件上,上海大众还应用了热成形工艺。热成形工艺本来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加工在常温下不容易成形的超高强度材料,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汽车厂家使用这种高端技术。

  冲压工艺主要是为了塑造身板,接下来就是车身制造,了确保朗逸的车身质量,此次上海大众依照大众集团最新康采恩标准,对朗逸车身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提升,增加了61台工业机器人,包含2台激光焊接机器人,并首次引入了奥迪柔性制造中心技术,大量使用了更节能环保的一体式中频点焊设备,以及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滚折边技术和中频凝胶技术。  据介绍,大众备受赞誉的激光焊接工艺此次在朗逸上也有广泛应用,其激光焊缝总长度近10米,这在同级别车里是不多见的,甚至可以和一般的中高级轿车相媲美。

  轿车制造过程中最难安排、最难控制的就是总装工艺,轿车的密封性和驾驶过程中的噪音大小都取决于总装工艺。为了将朗逸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精品轿车,此次上海大众也采用高标准严格把好总装这一关。在朗逸的装配过程中,上海大众使用了大量高精度电动拧紧工具,并实现重要螺栓拧紧数据上网,以确保装配精度和100%合格率。这种严密的数据记录方式一般只用于发动机装配,在总装生产线上广泛使用这项技术使上海大众在国内同行业处于绝对领先水平。朗逸还采用了驾驶舱模块化装配,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刚度和密封性、安全性,减少了行车过程中的噪音,并能经受住同行业中时间最长的雨淋测试的考验。

  众所周知,日系车在汽车碰撞测试中屡创佳绩,常常获得五星的美誉,但这毕竟是碰撞试验,现实中我们目睹更多的情况却是日系车在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中被撞得面目全非,甚至出现一分为二的惨像,日系车津津乐道的吸能这时也通常哑然失语,开始羡慕车身强度惊人的德系车。还是那句话,主被动安全配置要重视,精益求精的制造工艺更要提倡,不过说到底,自己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是关键。

(编辑:赵文杰)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看完该新闻后,你对朗逸的评价是:本车型更多口碑>>

不感兴趣

随便看看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持币待购

我是车主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上海大众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