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换技术”不成功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问题以及华晨汽车的定位。
祁玉民: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后起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模式叫产业主导型,比如日本和韩国;第二种模式叫纯进口消费型,比如阿拉伯国家;第三种模式叫产业依附型,如巴西、墨西哥、西班牙等。中国汽车不敢走后两种模式,又苦于技术和实力不足,担心产业主导型模式难以成功,因此中国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个发展政策,包括鼓励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同时也对外资控股加以限制和引导。但是实践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实施并不理想,由于真正的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合资企业和中方手里,我们仍然是产业依附型的发展模式。
我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必须发展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中国的合资企业没有发展自主的动力,而且现在合资企业没有正确的态度发展自主。
国家扶持了“三大三小”,但是他们没有把自主发展起来,反倒是自主品牌企业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事实证明,华晨汽车一直“坚定不移地办自主型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新京报:在这过程中,华晨汽车跟别的自主品牌企业最大区别点在哪儿?
祁玉民:我们走的是一条“既有知识又有产权”的道路。华晨车型的设计没有简单的抄袭或是直接引进,而是和世界知名公司联合开发。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既有产权又有知识,在合作中提高我们的研发能力,在提高研发能力中进一步合作。所以我们既是开放的,又是自主的,并且把开放和自主结合得相当好。
华晨有两位好老师,宝马和丰田。宝马对品质要求很高,维护品牌是它的核心。丰田是精益生产,和宝马不一样。它是做中端车,靠大批量以后的精益生产,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怎么提高效率,这是它的核心。我们华晨汽车在中华这条线上实现了品质保证和精益生产的结合,效果很好。但是,合作和合资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发展自主品牌。
车身一体共同发展
新京报:由于起步较晚,自主品牌企业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对此华晨有什么计划?
祁玉民:车身一体,共同发展。我们不仅在整车方面不断地进行研发、创新、改进,还在汽车的核心技术———发动机领域进行更高的升级。多年来,由于研发实力的差距,中国汽车一直依靠从国外引进发动机产品和技术,在高端发动机领域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让民族汽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华晨与南昌航空大学合作,启动了“中华第一飞”项目,为的就是进一步增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中华1.8T搭载小飞机,正是我们坚持高起点自主创新的成绩证明。
新京报:您之前一直称华晨汽车走的是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这能给自主品牌发展带来帮助吗?
祁玉民:我们拥有“金杯”和“中华”两个自主品牌,这两个品牌走的都是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为“金杯”和“中华”两个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两大品牌的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市场融资的稳步增长。
重组要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
新京报:关于汽车界重组热潮包括华晨要和一汽收购的问题,您怎么看?
祁玉民:中国汽车界现在刮起了一股重组风,需要我们进行好好的反思。重组一定要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及自主品牌发展的,我们应该把握好目的和原则,端正态度。目前有很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只要是一切有利于产业整合和自主品牌发展的,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但重组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行为。
至于华晨,现在看好的人有很多,这说明华晨现在发展得很好,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一汽谈过重组的事情。华晨现在有一个长远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晨就有两个大项目开工。
■ 经营者说
刘志刚:中华车让人爱憎分明
华晨金杯总裁刘志刚更是形象地比喻为“开过中华车的人真是爱憎分明”。在他看来,能让消费者由憎到爱的转变,除了生产制造外,还包括工艺水平、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以及企业规划等等。
因为从1989年第一次和丰田进行技术合作至今,华晨已经深刻地领悟了“丰田全方位满足人们需求,并经济、实用的产品理念和柔性化、精益化的管理思路”。19年过去后,华晨已经从当初单纯的CKD引进第三代海狮到刚刚上市的第六代海狮,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更是日新月异。“现在,如果让我们的工人再去造那种低附加值的车型,他们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除此之外,刘志刚还认为12年来一直跟意大利设计公司的合作也是华晨保持鲜明特色的一个亮点所在。而这些时尚动感的外形设计和高性价比的战略正是华晨所追求的。“今后我们还会坚持这种模式,并逐步塑造自己的品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