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佘振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因此,客车企业将经营重心放在国内无可非议。近几年,随着客车出口渐入佳境,客车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主流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规划,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要使客车出口量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客车企业的经营重心仍在国内,但正逐步向国外转移。今年上半年,客车出口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其中出口位列前8 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苏州金龙25.02%、郑州宇通9.02%、厦门金龙22.44%、浙江青年18.21%、厦门金旅35.85%、中通客车13.73%、安徽江淮30.51%、福田欧V26.99%,大企业的经营重心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这种趋势离不开国内需求放缓的大背景。
近年来,国内客车市场的需求可一分为二来分析:一方面,公交客车的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之势,但由于公交客车占客车销量的比例只有30% 左右,对总需求的拉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受到火车提速和铁路客运专线开通的双重挤压,加上农村客运市场启动条件尚不成熟,占70% 的公路客车需求疲软已是不争事实。因此,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是当前客车市场的显著特点。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发布的数据,2006 年国内客车市场的同比增幅为12.63%,2007 年只有4.97%,国内需求增速放缓的趋势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国内需求趋缓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客车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客车走出国门的速度越来越快,据海关统计,近5 年来,客车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01.33%,可以说,在现阶段,出口已经成为客车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不仅能够弥补国内需求趋缓的不足,而且为行业的扩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车企业的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客车出口超过亿元的企业有8 家,依次是:苏州金龙、郑州宇通、厦门金龙、浙江青年、厦门金旅、中通客车、安徽江淮和福田欧V,8 家企业占所有出口企业的比重约为28%,合计出口各类客车10739 辆,出口金额达到31.46 亿元,分别占客车出口总量和总额的87.93% 和89.75%。可见,当前客车出口格局基本符合“二八法则”。
我们认为,“二八”格局是客车出口健康发展的标志。
首先,“二八”格局是竞争的产物。有人说,现阶段客车出口的主要矛盾是同业竞争,夸大价格战的杀伤力,将企业的市场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尽管没有恶意,但难逃误导之责。实际上,目前客车出口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信息渠道不畅、出口认证困难和风险难以控制,至于服务问题,属于市场竞争范畴,与出口规模(保有量)息息相关。
从出口发展阶段来看,也可看出竞争的主导作用。就现状来看,客车出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05 年之前,客车出口数量较少,基本属于客车企业的个体行为,是客车出口的启蒙阶段;2005~2007 年,大多数客车企业看到了客车出口的发展空间,几乎到了言必谈出口的地步,一拥而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模糊竞争阶段;至2008 年,随着竞争的深入,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出口格局,“二八”格局是现阶段客车出口的真实状态,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有利于客车出口的持续发展。
其次,“二八”格局展现了中国客车的实力。有人说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客车制造中心的实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产品和企业两个层面来理解这一评价。从产品上来说,中国客车的高端产品有利于在世界市场上弘扬中国客车的品牌形象,8 家企业中7 家有技术引进的经历,他们的高端产品基本上代表了最好的中国客车。从企业层面来看,这8 家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他们的起起落落对行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出口中,这些企业同样居于领导地位,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客车的整体实力。
中国是客车大国但并不是客车强国,在解决“大”的问题上,这些主流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客车强国的目标,关键也要看这些主流企业的表现。
客车出口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比如,中国客车性价比优势明显、产品较强的适应性不断蚕食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集群效应为中国客车点滚动发展提供了支持。另外,出口退税等国家政策措施为中国客车保驾护航,也在不断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有效地控制了经营风险,这些条件是客车出口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给客车出口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今年以来,客车出口量已经连续4 个月同比下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客车企业的海外战略也许会遭遇一些挫折,笔者认为,这些挫折也是客车出口的一笔财富,只有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客车出口才能走得更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