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商用车军团分享奥运大餐 销量形象双提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 09:47  新浪汽车

在奥运场馆执勤的依维柯警车

  2008年5月8日9点11分,当祥云火炬在珠峰峰顶被成功点燃的时候,南京依维柯和福田汽车也随之一起被载入了史册:由依维柯轻客改装的网络直播车,以及欧马可高端轻卡改装而成的电视直播车,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的网民和电视观众直播了这一盛况。

  服务奥运,中国商用车团队“小荷才露尖尖角”。

  奥运盛宴背后 谁在保驾护航

  1000辆伊思坦纳轻客进京,为奥组委和各国运动员提供商务用车服务;2600多辆宇通客车进京,承担起奥运会绝大多数路线的客运服务;60辆五菱微客进京,承担起“红十字会奥运应急服务车”的重任……还有更多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身影,奔忙于不同的奥运城市。

  “这辆车的大名叫724XD天气雷达,不过现在大家都称它‘追风车’。它是由19座的依维柯车改装的,车上的雷达探测系统,可以准确测报100公里内的气象变化,最厉害的能耐是预测降雨。车上还有自动气象站,观测地面温度、湿度。”七二四研究所装备工程部副主任周涛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这辆工作用车。这辆“追风车”将负责监测奥运主场馆之一——大兴体育场周围的天气变化。

  短短的16天,北京奥组委长达7年的准备工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界被誉为“史上最成功奥运会”的光环背后,还有很多像“追风车”这样默默无闻的英雄。

  亮剑最高战场 品质决定高度

  在做出了“举办一届最成功的奥运会”的承诺之后,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从2001年就全面启动。“对于中国的商用车企业而言,能够跻身奥运服务体系,本身就是对其产品品质的肯定。”中国轻型车联合分析会秘书长林伟认为。

  以北京奥运会物流和快递赞助商UPS为例,仅奥运会举办期间,UPS就将承担起超过1900万件货物的递送任务,这对每天穿梭在各个奥运场馆之间的服务车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可靠的品质和较高的稳定性,先进的环保性和车辆的灵活性也不可或缺。为此,早在4月,UPS就向南京依维柯订购了一批PowerDaily宝迪轻型商用车。

  和UPS一样忙碌的还有振远护卫的110多辆依维柯押运车。每场比赛结束后,都是由振远护卫负责将运动员的尿样押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兴奋剂检测。除此之外,大批的依维柯专用车服务于奥运相关的各行各业中:如保障平安奥运的警务用车,随时监控赛场天气变化的移动气象车,为“绿色奥运”保驾护航的环境监测车等。

  除了南京依维柯,最新亮相北京的宇通新一代全铝客车、由福田欧马可改装的摄影用车都令让外媒赞叹不已。“相对于轿车而言,中国商用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更强。从这次北京奥运会就能看出来,南京依维柯、福田、宇通、金龙这些国内的商用车企业,在与奔驰、沃尔沃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林伟告诉记者。

  后奥运时代商用车舞动奇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上半年商用车销量增幅达到21.98%。然而受国Ⅲ排放标准的影响、以及CPI持续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业界普遍对下半年商用车市场的发展不很乐观。相对而言,海外市场和专用车市场无疑将成为商用车企业手里的两个“金娃娃”。

  据估算,北京奥运会给我国专用车市场将带来高达数亿元的市场需求。显然,这个市场只属于商用车企业。而通过北京奥运会也能看到,南京依维柯、福田、宇通、金龙等中国商用车企业,几乎完全垄断了奥运的专用车市场。

  而在奥运舞台上,中国商用车企业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闻司司长Satinder Bindra就对北京街头的依维柯环境监测车赞不绝口。这也为中国商用车的“出海”奠定了基础。南京依维柯汽车销售公司品牌总监施轶才则将这种做法成为“曲线营销”。“只要企业有意识、有计划、有能力,我们就能以更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成果。”施轶才表示。

  施轶才认为,商用车企业首先应当具备积极营销的意识,充分利用奥运会这种全球性的盛事展示自己。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特点,与乘用车形成差异化的营销。“例如我们为北京儿艺的福娃花车流动秀无偿提供了5辆底盘,既是为人文奥运的一种贡献,同时这也是我们企业独有优势的体现。”施轶才认为,最重要的则是有明确的计划。“这是‘曲线营销’的核心,我们不与那些大牌的奥运赞助商正面PK,而是让我们的产品为他们服务,间接的利用奥运这个舞台。”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客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