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上,制造商和经销商一直存在尖锐的矛盾。对于汽车业而言,历年来,厂商之间的游戏规则基本上由厂家制定,一般都是汽车厂家说了算,汽车经销商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厂、商矛盾的激化,始于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人大提交的一份议案。该议案指出了2005年实施的《办法》存在六个方面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厂商话语权方面,要求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随后,北亚车市联手全国十几家有形市场、500家经销商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商务部递交关于修订和完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建议(草稿)》,就经销商地位的变化、有形市场等其他经营业态的发展等六项存在争议之处做了说明。
但实际的处理效果并不明显,“联名上书”最终也没有下文,经销商依旧处在产销的弱势地位,厂与商的矛盾关系依旧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而今年,这种厂与商的矛盾,因为车市的整体不景气而变得更加激化。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乘用车整体销量为332万辆,同比增长幅度仅为14%,其中轿车销量为240万辆,同比增长13%。这是自2004年以来,汽车业同比增长最缓慢的年份。
车市增速放缓的局面下,占主导优势的整车厂将库存压力向经销商传导。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库存总量已经高达17万辆,其中轿车库存为14.44万辆,MPV为7812辆,SUV 为1.77万辆。
如此一来,几乎全国的4S店都在今年都遇到库存和资金压力,以致出现一些经销商联合抵抗厂家的价格控制,自主定价以维持经营的现象。在车市整体阴霾的局面下,整车厂“杀鸡取卵”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因此,共渡难关对厂与商双方而言,就需要在管理上讲求智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