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举进入中国汽车零售领域的势头正在加剧,而且这种趋势已经从新车零售渗透到了二手车业务。
8月18日,日本第一大二手车零售商Gulliver集团(中国)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作为日本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二手车交易商,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高达120亿人民币,利润为9亿人民币。
“我们非常看好中国二手车市场未来的前景,在中国市场的动作正在向前推进。”Gulliver中国公司媒体负责人周煜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Gulliver正在为进入中国二手车市场做积极的准备。
事实上在中国政府颁布实施《反垄断法》的大背景下,美国三大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的NAG、英国第二大汽车经销商集团英之杰、丰田通商、美国新桥等外资,已经通过股份合作、风险投资等形式相继潜入了中国,它们等待的是低成本快速收购渠道的机会。
深度渗透
上海某韩资经销商集团总经理张小姐(化名)最近正在为新工作的事情犹豫不决,两家猎头公司都在挖她。
“一个是美国大的经销商集团,他们正在中国大举收购4s店,另一个是有日资背景的二手车集团,他们正打算在中国大干一场。”张小姐告诉记者,外资进入汽车流通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未来的前景很难判断。这正是她犹豫的原因。
外资目前在上海独资建4s店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得不在国内找合作伙伴。仅用地一项,外资建店要求商业用地,但内资建店工业用地就可以,而且商业用地的价格远远高于工业用地。
“建一个4s店一般需要12亩地,在上海12亩的商业用地已经很难找到了,仅开始的这一项外资就被限制住了,更不要说以后了。”张小姐对于在上海建4s店的流程相当熟悉。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外资进入中国汽车零售业的热情。他们正在变换渠道——外资在上海建店,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外资转换为人民币,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合资企业——不过这样一来,外资的股份不超过50%。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流通领域合资公司,四川港宏集团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的合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与伊藤的合作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升,我们并不盲目扩张,而是从内部加强管理,实现利润最大化。”港宏总经理马渊告诉记者。
作为世界500强的上市公司,伊藤目前占有港宏40%的股份。今年前7个月,港宏完成了全年2000万利润目标的80%。“我个人觉得,与外资的合作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马渊表示。
目前伊藤和港宏共同制定了5年的利润计划。伊藤与中国经销商的合作目前仅限于港宏一家,但是伊藤目前自己也在中国经营汽车美容、保养的业务,而且港宏仅仅是伊藤的一个合作伙伴,没有权利参与伊藤在中国整体的战略决策。
二手车投资高峰
更多的外资开始对汽车流通领域的二手车市场发生兴趣。张小姐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投资一个4s店的成本在1000-12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投资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仅需要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很多外资现在更愿意投资在中国的二手车市场。”
在上海吴中路的二手车展厅陆续开业,不过还只限于奔驰、宝马、沃尔沃这些高端品牌,上海大部分的二手车还停留在大卖场的交易阶段。
Gulliver集团在中国公司名字是“概誉”,这个集团在日本主要利用拍卖的手段来维持二手车的价格,而在中国他们将主要依靠市场的手段。“价格透明化、流程简单化是很重要的。”周煜告诉记者。
按照Gulliver的逻辑,美国和日本2007年新车与旧车的交易比分别为1:2.4和1:2,而在中国这个比率是3:1,中国市场极具潜力。“发达国家新车和二手车高峰的间隔一般为6-7年,但是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这个周期将会缩短。”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跨省的二手车企业,外资进入二手车领域必然导致国内传统的二手车流通体系发生变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外资进入二手车流通领域非常值得关注。
除了Gulliver之外,全球最大的二手车巨头——美翰集团已经在上海、深圳成立了拍卖公司。而美翰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拍卖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在上海拍卖了4100辆旧车,深圳则为2400辆。上海分公司从2006年11月投入汽车拍卖,深圳公司从2007年1月开始运营。
国内二手车市场目前还不规范,投入少产出大,还处于比较混乱,比较原始的状态,这是吸引外资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体来看,现在进入中国的二手车领域,还可以占据先机。”一位上海本土经销商告诉记者,他们也有这种打算。
圈地vs圈钱
车市放缓、库存压力、资金断裂,中国汽车流通领域自身的洗牌正在加速,而外资大举进入汽车流通领域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由此,外资进入汽车流通领域的影响、目的,他们与国际汽车生产巨头之前千丝万缕的联系,非常值得关注。
目前进入的外资分为两种类型,传统意义上的外资和新进入的外资,他们的特点和目的不同,对中国流通领域的影响也大为不同。
传统意义上的外资也主要是以汽车流通作为主营业务的外资,他们大部分以长期投入为主,例如国外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等等。新进入的外资主要是风险投资,例如目前势头非常火的广汇汽车,背后就有风险投资美国新桥的大力支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长期稳定的外资在汽车领域的投入,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可以带给汽车流通领域核心的价值。
然而这种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外资进入中国之后,通过合作、参股或者独资等多种路径,在实现了单点稳定扎根之后,在全国不同地区复制这种模式的战略思路,非常值得关于与研究。
而相反以风投为主要形式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通过短期的资本利得加剧了我国汽车产业存在长期损害的风险,对行业的危害利大于弊。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大量涌入汽车流通领域的外资与跨国整车制造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即使本身是独立的主体,这些流通领域的企业都会受到整车制造商的影响,而且不排除向整车厂靠拢的发展趋势。“做大之后,他们会有更多的资本与整车厂谈论合作或者并购。”
因此有业内人士担心,这样一来,中外双方长期以来的渠道之争,将向有利于外资的方向发展,中方的控制力将会进一步削弱。与此同时,外资大量流入汽车流通领域将会使目前的体系遭受巨大的冲击,中国流通领域的洗牌会进一步加速。
无论如何,如何运用一个合理的杠杆对外资进行有效的引导,朝着有利于汽车流通领域良性发展的方向推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报记者 何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