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市寒流来袭 自主品牌是“先知”还是“体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 16:40  新浪汽车

  编者按

  历史似乎正在重演,时隔4年,中国汽车业“寒冬”再次来袭,而“拐点论”也正在中国车市喧嚣不止。也许是因为最贴近市场,让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成为先知先觉的“春鸭”;亦或者是因为中国民族车企体格尚未强壮,即使一点风吹草动,也能让其患上“伤风感冒”。正因为有太多的也许,让自主品牌在此次车市“寒流”中最先体察到了“寒意”,市场占有率一度从去年的接近30%下滑到了今年的不足26%。

  在原材料大涨,国际油价高企的时刻,以小排量车为主的自主品牌自然受到更大的冲击,因为自主品牌面对的消费者对价格极为敏感,在高油价面前,很多小排量车消费者都会选择止步,这对自主品牌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明朗,中国汽车业何时能够迎来“春天”尚不得知,而自主品牌车企能否像“猪坚强”一样安然度过此轮“寒冬”对它们来说也是一大考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规律不会改变,在市场调整阶段,只有做足内功,强身健体之后才能有坚持的力量和可供消耗的“脂肪”。

  炎炎夏日,各行各业关于“过冬论”的探讨却此起彼伏,相对于IT行业任正非、马云等人的“过冬”宣言,汽车业自主品牌的代表——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则抛出了更加掷地有声的“冬泳论”,此举恰好为汽车业进入真正的“寒冬”作出了合适的注脚。

  车市每一次陷入低谷,自主品牌总是反应最激烈的群体。与其说是自主品牌比合资品牌更具预见性,不如说体质较弱的自主品牌在凛冽的寒风中更容易“伤风感冒”。

  随着今年车市整体陷入低迷,上个月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的接近30%迅速下滑至26%以下,人们更加关心,在接下来的车市调整中,自主品牌能否找到御寒“棉衣”挨过这场不期而至的寒流。

  内忧外患

  今年从紧货币政策,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并不是快速扩张的好年景,虽然在他们年初的计划中都有着庞大的扩张需求。

  各个汽车集团原计划通过整体上市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实现企业发展,但受政策影响,一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奇瑞、长城等国内车企不得不放缓今年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脚步。

  上市融资计划暂时无法启动,令急需解决资金压力的车企们颇有些无奈,“尽管希望尽快上市,但目前国内股市情况实在不太好,还是等等吧。”奇瑞销售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这样透露。

  上市放缓导致这些公司少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自主品牌发展不得不经受缺少资金的煎熬。上个月,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否决了长城汽车发行A股的申请,有证券分析师认为,这是一个信号,华晨等有意回归A股的自主品牌融资计划也很可能受此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也开始出现疲软。今年上半年,中国共出口汽车36.1万辆,价值46.2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89%,但这一增幅却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7.1%和28.2%。

  以奇瑞汽车为例,今年上半年,奇瑞总共出口汽车5.6万辆,同比增长了72.7%。但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奇瑞出口的增幅回落了172%。奇瑞公司一位负责出口业务的负责人私下承认,出口增速放缓,今年奇瑞的出口业务备感压力。

  诸多不利因素导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7月份,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萎缩至22.84%,与去年自主品牌曾占据国内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旺盛势头相比,回落明显。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自主品牌出现持续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整体市场下滑和日系车下探的压力。

  与合资企业混战加剧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自主品牌的老总们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合资企业从高低两端向自主品牌施压,自主品牌丢掉了在中低端市场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起,奇瑞、吉利、江淮等自主车企在意识到合资企业的攻势后,已经着手进行调整,毫无例外地向中高级车市迈进。但是,从今年上半年转型的效果来看,逐渐丧失了价格优势的自主品牌车型的转型之路似乎越走越窄。无论是一汽奔腾、南汽名爵、江淮宾悦等征战中高端市场的车型,均无法对同一细分市场的合资品牌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中高端市场的自主品牌,逐渐丢失了自己的阵地。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在小型车市场上获得销量和份额,大幅拉低小型车产品的价位,直接改变低端市场的竞争格局。

  自主品牌在与具有较高溢价能力的合资品牌在高、低端两个战场短兵相接的混战中,尚处劣势。“现在自主品牌整体上比较难熬,但没别的办法,只能熬下去。”贾新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赵英认为,自主品牌车企在向上走的过程中,势必要和跨国公司拼真本事,“这个竞争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冬泳”之道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大多数自主企业离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蓄势蛰伏的自主品牌凭借着“船小好掉头”的快速反应能力仍然有望抓住机遇,尽快走出困境。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自主品牌车企与其被动调整,不如主动出击寻求突破。

  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近日在一次企业内部高管形势分析会上的表态,被业界认为是自主品牌直面危机的一种姿态。李书福认为,汽车行业和IT产业不同,汽车企业不能被动“过冬”,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运动,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机,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李书福的“冬泳论”实际上是自主品牌车企老总们普遍的心声,不少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均表示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并已经开始积极应对。

  “尽管自主品牌的力量仍然较弱,但草根性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不能小视。”赵英对自主品牌充满信心。

  “现在小排量车市场不好,固然有消费者的认知问题,但关键还是自主品牌自身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只要自主品牌坚定地走精品之路,中国制造的优势迟早会显现出来。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车企没有必要过分迷信品牌的影响力,事实上,品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做好产品品质是建设品牌的基础。“品牌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

  刘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