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PPI一路飞扬 “后奥运”汽车业“涨”字当头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 10:46  中国经营报

  涨价预期

  不过,一想到国内汽车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压力,现在没有哪个企业厂家敢于涨价。

  原广州丰田执行副总经理袁仲荣(今年8月1日任广州丰田董事长)曾表示:“最近已经有供应商提出对钢材每吨涨200美元,对于这种情况,广州丰田会通过内部成本的控制来缓解钢材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不会把这种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吉利汽车副总裁王自亮告诉记者:“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对吉利的影响很大,但目前吉利会通过节约物耗等措施进行内部成本控制,尽量将涨价带来的成本差价先行自我消化掉。”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则表示:“奇瑞已经开始加强成本控制,同时增加钢铁的利用率,以此抵消由钢铁涨价造成的成本问题。”

  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厂商面临着钢材涨价的压力,但汽车价格直接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过,汽车企业能够消化的成本毕竟有限,而且需要时间,更何况,根据业内人士预测,国内钢材价格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上升通道,长此以往,企业的健康生长将无从谈起。另据记者了解,东南和昌河两家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出现了亏损。

  实际上,虽然在成本压力下汽车厂家对价格几乎按兵不动,但经销商层面对车价的优惠幅度已经开始缩水。经营合资和自主品牌的几家位于北京的经销商告诉记者:“10万~20万元的一些车型优惠幅度已经缩减了800~2000元不等,因为厂家已经向我们提高了部分车型的提货价格。”

  中国车市正在酝酿着一股涨价潮?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2008年7月份国内汽车价格环比涨幅由6月的0.15%扩大为1.50%,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交易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在国际汽车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国产汽车不可能独善其身,只降不涨。要确保汽车产品品质不下降,单靠企业本身很难消化全部涨价压力,汽车企业为了生存,最终可能不得不选择涨价。

  习惯了汽车价格一降再降的中国消费者,将来有多少人会愿意为涨价埋单?这还是个未知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成本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各汽车企业进行深层次结构调整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文 周树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