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风
感谢北京奥运会,火热的竞赛场面和我国健儿激动人心的表现,让我们暂时忘记了车市“寒冬”的寒冷。8月份即将过去,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根据过去的经验,9月车市将进入一年中的旺季,所谓“金九银十”,我国车市很可能就此进入春天。此时,心中总有一种落寞的感觉,借用李商隐的话就是“寒冷可待成追忆,可惜当时已惘然。”经历了车市“寒冬”,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国车市出现了连续四个月的环比负增长。其中,7月份又被称为车市“腊月”。这就是被业内称为的车市“寒冬”。那么,这个“寒冬”究竟有多冷?我认为,寒冷从来都是相对的。与2007年车市的“井喷”发展和年初对今年的热切期望相比,今年4~7月份的环比连降确实让人感到了寒冷。期望越高,寒冷感就越深。但从车市纵向发展和全球各区域市场的横向对比看,这种寒冷感就显出更多是因为主观因素被放大而造成的主观感觉。
从纵向发展看,今年前七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均同比增长了16%以上,虽然增幅下降不少,但说车市进入了“寒冬”,似乎言重了,用经历了一次“寒流”形容可能更贴切。
从横向比较看,美国7月份汽车销量下降13.2%,创10年单月销量新低;德国和法国新车登记量上半年同比增长只有4%;意大利新车登记量上半年同比下降11.45%;西班牙上半年新车销量同比下降了17.6%。与这些区域市场相比,我国上半年汽车销售17%的增长,简直就是春意盎然。在新兴汽车市场中,尽管我们比不上巴西的24%和俄罗斯的40%的增长率,但由于规模大,我国汽车市场仍然是带动今年世界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面对欧美车市的惨淡,我们可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毫无疑问,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运行状况出现了大的波动。问题是我们对这一波动怎样判断,是真的“寒冬”来临,还是主观因素将“寒流”放大成了“寒冬”?这也就是为什么文中一直给寒冬加上引号的原因。从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看,除了1989年前后出现过个别年份汽车销售下降情况外,近20年来,汽车销售一直是逐年上升,仅仅是增长幅度的变化而已,由此看来,所谓“寒冬”所表达的更多的是我们心头的寒意。归根到底可能还是我们对汽车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差。
实际上,是“寒流”也好,是“寒冬”也罢,车市毕竟发生了变化。在变化面前,我们的一些汽车企业在做什么呢?似乎在重复2004年的故事:忙着撤换销售老总,而积极的救市行为却鲜有所见。这才是我们最遗憾的。我们真希望能多看到几个市场上的“弄潮儿”,而少些车市大潮中的随波逐流者。
9月份终于要来了,车市的“寒流”很可能会随之而去,我们的汽车企业又能在红火的车市中赚得钵满罐足了。那时,谁还会记得刚经历过的这次市场波动。当“寒冬”真的降临,我们能承受得住吗?我不敢想象。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