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品牌垂涎中国重卡市场 急寻进入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13:57  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记者 赵爽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恐怕是对现阶段包括重卡在内的外资品牌商用车在华状况的最好形容。

  但是,面对中国重卡市场巨大的诱惑,本刊记者近日获悉,美国几家重卡企业正争先恐后地寻找卡车行业分析师,想借此找到打入中国重卡市场的“灵丹妙药”。

  这边风景独好

  近几年来,中国重卡市场增长呈现迅猛势头。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国重卡销量分别为48.75万辆和38.72万辆,同比增长58.64%和51%。

  中国重卡市场需求正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的大好局面,正如长城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对中国重卡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时所言:“7月份实施的国III排放标准只影响行业短期发展,国III排放标准实施后预计未来行业将继续平稳增长,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以及公路运输车辆的持续增长,这些因素都将保证未来的新增需求。”

  分析师在进行分析时还预计今后重卡市场的发展不会出现市场预期中的如2004年高速增长后2005年出现负增长等悲观情况,因为04年的透支性与08年的预支性其本质已发生较大变化。“此外,随着山西省干线公路计重收费的模拟运行,我们预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计重收费从高速公路向干线推广的发展也将保证对重卡新增量的需求,故我们认为重卡行业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8%~15%的增速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公路物流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重卡在该项业务中日益凸显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物流需求量的不断稳定增长,将大大弱化重卡行业的强周期性。有分析师分析:“目前,我国国内重卡持有量并未达到饱和状态,运力仍然偏紧,需求依然很大。”这些条件,都将继续保持我国重卡市场平稳增长。

  失利过后寻出路

  尽管中国重卡市场火爆异常,但对于很难介入的外资品牌商用车而言,俨然已成为外资企业眼中看得见却吃不着的硕大一块肥肉。

  沃尔沃、德国曼、戴姆勒、雷诺包括依维柯等在内的全球商用卡车巨头们,企图利用其产品在中国的国产化来降低成本而精心设计的计划频频遭到挫败。表面看来重卡领域的合资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内重卡销量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除一汽解放外,都以不同的形式与外资进行了合资或技术合作,但实际上,这些合资合作计划频频受挫,大多处于搁浅状态,从沃尔沃山东项目变脸,东风雷诺卡车项目、现代广汽项目延期,戴姆勒重卡合资项目频遇难题,外资重卡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频频受阻,几乎没有大获成功的先例。

  不光如此,这些外资品牌的商用车企业们往往在为区区几千辆的进口高端重卡份额打得头破血流。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从德国进口的重卡包括奔驰和曼两大品牌在内仅为1416辆。而对于在中国市场曾连续8年蝉联欧美品牌进口重卡销量冠军的沃尔沃来说,最辉煌时进口量也不过2000辆,与我国48.75万辆的年销量相差甚远。由此看来,中国市场,对于这些外资品牌还是有着非常之大的开发潜力。

  尽管节节失利,合资路途曲折坎坷,但外资品牌丝毫没有放弃,正如国信证券分析师赵雪桂所说:“尽管下半年我国重卡市场增长走势会有所减缓,但看的比较长远的外资企业还是看好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因此,外资品牌打入中国的势头不会减缓。”

  这样一来,当沃尔沃与中国重汽8年谈判的结晶——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在2003年投产不久,便因诸多原因面临停产之后,沃尔沃再次踏上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的新旅程也不足为怪。但此次与沃尔沃牵手的东风集团,在双方谈判相关合作事宜的进展过程中同样一路坎坷,沃尔沃与之“联姻”的决心却是有目共睹的。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合资道路屡屡受挫,寻找打入中国市场新的突破口便成了他们重要的工作之一。有业内人士指出:缺乏合作诚意的心态是导致外资品牌在中国合作道路上节节失利的重要原因。

  “外资品牌产品价格太贵,且都集中于高端产品,偏离了中国消费者普遍认同的价位。”赵雪桂说。

  沃尔沃集团前全球副总裁吴瑜章同样认为:“华沃生产的重卡与进口沃尔沃重卡相比,在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势,这是合资企业产品销售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进口还是合资生产,我们都需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线。”

  记者也从部分外资品牌商用车公司了解到,他们正在修正合资路线,将倚重合资公司的中国品牌“压低价格、把量做大”作为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的未来基调。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