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下半年车市经济要素走势研讨会”特记
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本刊记者 朱行之
进入7月以来,包括四位政治局常委在内的中央多部门领导纷纷前往地方做经济调研,这成了除奥运会外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全省200多万家民企处境微妙,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这是7月初浙江省紧急报送国家发改委的一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调查报告中的内容。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美国经济下滑引起的世界经济波动已经在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时至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车市上半年出现的种种动荡、下滑和反常同样需要到宏观经济背景中去寻找解释,而包括股市、楼市、能源、原材料、汇率在内的具体经济要素同样牵动着车市的神经。
25日的研讨会,虽然各位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不同、思考的角度各异,但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却相对一致:经济基本面仍然乐观,下半年走向将取决于宏观政策变动。
小幅回落 大局未改
作为受邀评析宏观经济的演讲嘉宾,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一出场就奠定了全场对经济基本面的一致口径。他认为,在国内外多重经济因素剧烈动荡的上半年,10.4%的增长速度仍高于30年来的平均速度,增速的放缓也是国家几年来紧缩的调控政策所期望的结果。同时他还强调:“过去一直困扰我们的三个过热问题:过热资产投资,货币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在今年上半年都有所缓解,但输入性通货膨胀下半年还会继续影响中国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贺强虽然承认基本面未改,但他同时指出了防止大幅下滑的必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的问题不是经济过热,而是经济出现回落。我们过了六年的好日子,今年好日子已经过去,必须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则称:“这次宏观调控比较缓,下半年也不太会出现剧烈变动。”
事实上,根据徐长明提供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仍实现了16.7%的增长,这也契合了众位专家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未改的判断。
控“热”防“冷”
“由于今年经济滑坡,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下半年也可能要做一些调整”,贺强在演讲时说,“比如,现在银监会一再强调有保有压,关键看央行和银监会采取什么行动”。
作为研究金融和证券的专家,贺强首先关心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政策全面收紧,市场资金严重匮乏,股市只能下跌,”贺强解释说,“虽然,不能确定今年的下跌是否和紧缩政策直接相关,但一般情况下,通胀有助于股市上涨,而紧缩政策则正好相反。”但贺强担心的并不局限在股市,宏观经济出现“2~3年短暂的下滑”才是他所担心的。
房地产在今年显然也遇“冷”了。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主任王宏新说:“房市回暖难度增大,购买力下降是根本。政府调控的方向到目前为止也是不确定的,观望气氛将持续加强。”与王宏新不同,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
究室副主任杨涛则期待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热潮能冷却下来。他认为,“美元正处于弱势美元到强势美元转折阶段,人民币贬值的动力在削弱”。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把调控目标由“两防”改变为“一控一保”,贺强的预测得到了应验,也就是说,控“热”的同时,也将防“冷”。对上半年遇冷的股市、楼市来说可能是一个回暖的机会。
徐长明在当天的会上说:“宏观经济对车市的影响能占到70%,另外30%应该是油价上涨、股市下跌、楼市遇冷这几个小因素叠加的结果”。按照他的这一判断,下半年车市如何走要看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落实。
转型是出路
“我觉得低要素成本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姚景源在研讨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与此相应,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经济学家保育钧也提出:中国民营企业的低成本时代、低门槛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仅他们二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高价石油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甚至会和美国在石油问题上产生冲突。未来,中国必须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明则预测,下半年石油价格很可能高位趋稳,高油价将长期持续,能源和原材料将进入高价时代。
集合四位专家的观点不难发现,上半年的油价、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的生产成本上涨已经被他们视作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背景。
姚景源认为,高成本也有好处,它会迫使企业搞创新、实现升级和转型;保育钧则直接提出:应对高成本,民营企业应回归第一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李稻葵和王晓明的观点则不谋而合,汽车产业应向低能耗、高环保方向转型,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不难看出,上半年国际经济局势的迅速变动,引发了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议论。短短半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已经站在了一个变革的“十字路口”。而随着这场深刻变革的来临,中国汽车实现雄心壮志方式也可能发生改变。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