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下半年车市的开局,刚刚过去的7月份,不但是美国汽车销售16年来最“冷”的一个月,也很可能成为今年以来国内乘用车销售的最低点。
受原材料成本上升、油价上涨、消费税实施以及库存等诸多因素影响,再加上五六月份的大量库存挤压,业内预计今年七八月份将是今年车市最困难的两个月,而此后的“金九银十”能否如期而至也同样充满了疑问。
很多人都开始感到迷惑:下半年车市能否最终带来全年产销1000万辆的大结局。
从全年目标看下半年销量
上半年国内车市的重点企业“答卷”,是预测未来车市销售走向重要依据;而把各车企的全年产销目标减去上半年的业绩,则有利于直观把脉下半年国内车市的销售预期。
今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表现良好,共销售434.97万辆,市场占有率维持较高水平,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其中,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五大集团共销售349.79万辆,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汽车市场份额。但经过近三个月的下滑,车企普遍感到销售压力。
来自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奇瑞(参数配置 图库)、一汽丰田和北京现代的销量分别达到272009辆、268685辆、248799辆、208465辆、200194辆和164792辆。
对比按照众厂家年初制订的全年目标,除了奇瑞、一汽丰田等部分车企外,多家乘用车制造商,均未能在上半年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一半。
上海通用今年目标是力争60万辆,比去年增长20%,但其上半年销量距离这一目标的一半——30万辆还差约5万辆;上海大众全年销售目标是59万辆,下半年还要卖出317991辆才能完成任务;北京现代上半年共出售汽车164792辆,但其今年的目标是38万辆,完成率不足44%;广州本田2008年销量目标定在34万辆,但上半年销量仅为142342辆;广州丰田上半年共销售汽车83813辆,但对比其全年21万辆的目标,完成率只有40%。
以长安福特马自达为例,今年上半年,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销售的各品牌产品(福特、马自达、沃尔沃)销售总量达到116903辆;尽管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幅高达25%,但对照今年31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目前37.9%的完成率让人担心。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上半年销量增长仍然比较迅速,但是各细分市场竞争不断升级,不少厂家主力车型市场价格开始大幅跳水,同时汽车销售的内外环境日趋严峻,预计全年过半后,各车企要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压力将在下半年度进一步加强,而下半年内,新车型的上市有望对年度总销量带来不小帮助。
多重因素考验1000万目标
2008年国内汽车销量能否达到1000万辆,是目前业内讨论最为广泛的话题之一。
早在去年底、今年初,包括韩国现代汽车研究机构在内的多家中外相关机构就预测,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有望突破1000万辆。而据有关部门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增幅温和回落,但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分别达到519.96万辆和518.22万辆。因此,一些业内专家表示,仍看好下半年车市,认为今年中国汽车产销1000万辆的目标有望实现。
但是,考虑到原材料成本上升、油价上涨、消费税实施以及库存等诸多因素,亦有相当数量的业内人士质疑这一预期。
据J.D.Power亚太公司进行的下半年中国经济与汽车消费者态度调研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下半年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一半消费者认为汽车企业的促销力度会大幅加强。另据一家网站调查,在1031名受访者中,42.87%的消费者推迟购车计划。
事实上,讨论1000万辆这个数字的实质,可以聚焦在今年整个汽车产销的增幅能不能达到14%;而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尽管没有达到预期的20%,但17.07%的增速仍比14%高出不少。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研究员刘明则认为,去年年底对今年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判断时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多的突发因素,而今年以来情况比较复杂,随着汶川大地震、股市遇冷、油价高企等内外部环境加速恶化,今年实现产销1000万辆以内的几率相对较大,即使能突破也不会太多。
“不利因素叠加,国产汽车今年总的产销量预计在970万辆左右。”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说。徐长明认为,今年对车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下,经济增速放缓,车市也降低了增速。今年车市受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每个不利因素都降低了部分销量,譬如7月1日起,商用车实施国Ⅲ标准后,本来高于乘用车增速的商用车会受到冲击,从而影响到全年的总产销量。
不过,在上月进行的上海汽车行业信息通气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有关负责人却对此显得相对乐观。他表示:“从0.8升的微型车到3升的轿车,这一次油价上涨带来的花销增长约为1000元~2500元/年,这仅相当于汽车全部消费的(包括汽车折旧费)的4%~5%。这对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将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位负责人还认为,即使目前单一税率的购置税即将改成差别税率,但由于排量大价格必然高,本来销售数量上就不敌小排量汽车,因此价格较低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记者 蒋婷婷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