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聊车茶馆:汽车不是身份的象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 08:48  大河网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用轿车,至于私家车,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那是连想也不敢想的奢侈品。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梦一般将先前不敢想的奢望变成现实。如今,款式新颖、色彩纷呈的公用轿车、私家车的确令人眼花缭乱了。

  国家富裕了,人民有钱了,当然期望提高生活质量。汽车的增多,是繁荣的象征,购买汽车的兴趣和能力的猛增,大大刺激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工业上去了,又拉动钢铁、玻璃、橡胶、帘布、电力等行业的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了不起的。所以,汽车工业往往是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我们购买汽车,其实也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至于汽车带来的高工作效率,给人们提供的快捷方便舒适的生活,自不必多讲。

  然而,在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无视它的负面效应。

  首先是能源问题,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可是,我们自己的石油是供不应求的,其中相当数量的原油是靠进口的,而汽油的价格却大大低于世界市场,仅相当于欧美国家油价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政府宁可拿出相当可观的资金补贴汽油的亏损,以防止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然而,炼油的企业总想将汽油卖到国外,毕竟企业行为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的,这样的态势,能不造成油荒吗?中国毕竟不是美国,美国国内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却不去开采,他们是要把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吧。尽管他们消费的石油最多,那都是从中东和其他产油地区弄到“家”的,为保证石油供应的畅通,美国人竟然在产油地区驻有重兵。我们能这样做吗?有一点却是值得借鉴的,别将不可再生的资源滥采狂掘了,对资源的开采应有战略意识……事实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依赖石油的国家,中国的能源安全却很脆弱!

  其次是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以往有所增加。这样的现状与汽车数量的猛增是有密切关系的。据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在中国国内,就制造了880万辆汽车,比2006年增加22%,专家们估计,到2012年之前,中国可能在汽车生产方面赶上世界汽车生产量第一位的美国。与美国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生产的汽车大多消费在自己的家园。是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更令人担忧,最耗油也最易制造污染的SUV车,在国外已很难推销出去,在中国的销售却蒸蒸日上,在美国最普及的SUV,过去一年销售量下降了22%,而中国SUV市场预计今年销售量上涨45%,所以,世界各国车商都把这种耗油量大、污染严重的SUV推进中国……这是为什么?

  如今买汽车的人,怀有各种心态,有的是为了生活方便,有的是业务需要,有的是为了追求时尚体面,还有的是为了提高身份……

  汽车,是代步工具,也只能如此。它不应该是身份的象征。乘车与不乘车,乘豪华车与乘普通车,都不可能改变乘车人的身份和价值。我们应该导向人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汽车问题,别把坐什么车,坐不坐车当回事,因为这事一点也不重要。

  心态健康了,也许,即使有了多余的钱,也不一定要买汽车,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多了,即使买汽车,也不必买豪华高档轿车,更不必买SUV,那车毕竟耗油量大,污染环境,车体又大,占空间也大;即使有了汽车,也不一定时时事事都要乘车出行,办近距离的事,就不必开车,能徒步办的事,能骑自行车到的地方,何必驾驶个庞然大物招摇过市?徒步或骑自行车,或乘公交。不仅节约能源,还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这的确是利人利己利社会利国家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倘若人人都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就自觉地生发出为能源安全着想的居安思危意识,为大众着想的环境保护意识,为未来着想的战略意识等。自然,那种讲究虚荣、追赶时尚、炫耀身份的庸俗意识就荡然无存了。随之,大家对不开车,不坐专车的徒步者、骑自行车者、乘公交者就由衷地尊敬起来、高看起来、效仿起来……

  像走空中的钢丝,一门行业的安全是要基于某种高超的平衡技巧的。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生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