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敢为回忆一汽-大众创立期(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 11:47  汽车人杂志

  向大众学习

  我们向大众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组织机构,一汽-大众的组织机构基本上参照德国人过来的。这个组织机构很经典,经典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汽的4个部门:一汽的规划处、换型改造处、设备处、机动处,4个处干的工作,在一汽-大众就是一个规划部。一汽每个处都有四五个处长,4个处大概有20个领导,这在一汽-大众就只有一个部长。

  如此一来,决策非常简洁。像轿车厂,当时按15万辆的规划搞,后来搞到现在也是15万辆,轿车厂就是一个德方厂长,一个中方厂长,中方就是一个厂长,管四大工艺:冲、焊、油气、总装,四大工艺一个厂长管。一般怎么做到?当时很多一汽的人都怀疑,这个组织机构怎么行得通?能管得起来吗?但事实上他就管起来了。

  我们确实跟他们有学习的地方,但也有冲突的地方。说实在的,我在一汽-大众工作的时候,我没有感觉我是受制于德国人,我没有这个感觉,好像跟德国人合作得还挺好,很多问题都讨论。我以前跟你说过,也就是这个感觉,你做事有道理、正确,他没办法反对。

  有一次因为一个什么小事,为了一个技术问题,停车场应该怎么停车,程序怎么样,因为当时车子一汽-大众生产出来交给一汽销售,跟一汽有一个交接的问题,比较复杂,就讨论交接的问题。我总觉得一汽提出的方案正确,它符合实际,德方总经理提出的方案不符合实际,就不同意这个方案。我把这个事情跟说了,另外一个德方总经理也觉得对,他们两个人就在那儿吵架。其中,有一人说“你这个人净听中国人的话”,另一个说,“他说得对,我为什么不听?”

  另外,所有的规章制度,怎么运营都是我负责搞的。所以,一汽-大众好多管理的东西还是最初打下的基础。我认为我们当时打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比如刚刚讲的组织机构按照德国人的来搞。同时,我们在成立之初就搞工会、党组织和团组织这些东西,但是方式跟一汽的方式会有些差别,当时他们也有怀疑,但后来他们确实觉得中国的工会跟西方的工会不一样,他们都体会到这一点。

  当时它的困难在哪儿呢?物价飞快涨,简直一天一天地涨。你为了控制投资,减一点都没有办法。1991年才建,1992年、1993年物价飞涨。

  35亿投资根本不够,跟中央再去申请增加投资,跑投资增加又很困难。另外,销售权是一汽所有的,一汽-大众负责生产。这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汽说车卖不出去,必须出厂价要下来,出厂价下降一汽-大众就要亏损,大众的老板每次来都说今年又亏损了。一边工厂在建设,一边它还要你盈利,你怎么可能呢?当时的环境又不好,车都卖不出去。当时15万辆厂建设起来很多人都怀疑。

  德国人就说你这个工厂投资总亏损,一开董事会就说亏损,就讨论亏损怎么办,它不让你亏。工厂在建设,它就要你盈利,市场又这么不好。

  时境不佳

  在我任职的时候,虽然国家经济曾有过上涨的时候,但汽车市场还没有出现拐点。上海大众的车全部亏损,我们卖不出去,压我们。因为上海大众肯定要卖的价格要比你便宜,又好,量又大。所以,我们那时真是相当相当困难。每次开董事会就吵架,车子卖不掉。

  最开始,我们一年产两三万辆,但两三万辆都卖不出去,到了1995年年底卖五六万辆的样子。从1998年开始,车的销量开始急剧上去。

  这是因为,一汽之前一直卖卡车,跟卖轿车肯定不一样,另外中方股东内部的人对合资公司不是很认同。德国人因此有意见,一开会的时候就会提出来;另外,一汽也认为德国人CKD件价格定得太高了,但德国人说,这个价格降不下来。

  就这样,车子卖不出去,工厂亏损。我正好走的那一年,给了一些方法,当然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不是按照德国人计算,按照中国国内计算,算是有一点盈利。德国人每年都很有意见。但这边一汽也有自己的想法,觉得大众要价高,价格谈不下来,怎么谈呢?已经到最低线了。很难,没有办法就实行补贴,比方说今年一汽-大众亏损一个亿,60%一汽出,40%由大众出,来维持合资公司的经营,采用这种办法。

  轿车这个东西要有前瞻性,那时我们就挨骂,说上海的建设方法好,小的滚大。但是你看看,我们建成没几年15万辆就不够了,后来一汽-大众30万辆很快就上去了,你说怎么说呢?现在建一个厂都是15万辆的厂。它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好是我在的时候摊上了。建15万辆厂,投资很大,摊销很大,车还卖不出去,在亏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