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报道/茅硕
近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了第一扇窗口,那是一座边陲小渔村——深圳。
时间如梭,现在能代表深圳的已经远远不只是笔直的深南大道和高耸的地王大厦,新一代深圳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行色匆匆。
横跨深南大道,通往华强北赛格电子市场的过街桥,桥身从早到晚都在震荡。每逢交通高峰时段,深南大道被汽车塞得水泄不通,如织的人流就会让这座桥更加剧烈的颤抖。
在这个处处是商机的城市,人们似乎没有时间像在北京,上海生活的人那样轻松享乐。他们要做的是跟上深圳的速度。
居住在罗湖区东升街景 西的居民回忆,改革开发初期,他们住的二层小楼是为当时首批进入深圳的干部修建的,现在成了危旧房,周围建起多栋商品楼,景 西的小街也成了周边小区的停车场。深圳速度让他们身处其间都感到惊奇而难接受。“也许快速衰败也象征着一种进步吧。”他们也在思考。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代表前卫生活,优惠价格的沙头角中英街曾是众人向往的购物天堂。小到金银首饰,大到高级音响都被内地人用各种方式运往全国。在中英街这个仅有200多米长的边境商业街道上,每天车水马龙,迎来送往,一片繁荣景象。但当记者日前再赴沙头角看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沙头角口岸很少有车通过,街上也远没有过去那样熙熙攘攘。拖着行李车出入沙头角口岸的人大多是附近居民,他们买回的大多是像方便面、饮料之类的小食品。导游送游客去沙头角中英街前,总要提醒大家要小心选购商品,甚至不建议大家购物。理由是“哪里都有”、“不易退换”。
粗略估算,沙头角中英街的商铺近六成已经关闭,来这里的游客最大收获是看到了见证历史的中英街界墩和那棵年迈的老榕树。
然而沙头角中英街衰败了,中国市场却更加开放。(宁平、江海波、余跃对本文亦有贡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