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要是没人提醒,很多人已经不记得还有昌河这家汽车公司,理由很简单:昌河生产的汽车基本已经被市场抛弃。这对于昌河本身来说是惋惜,对于市场来说无关痛痒,对于其他汽车商来说就是教训,而且是血的教训。
“狭隘”思维限制发展
当初昌河是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业,市场环境也是异常的好,毕竟汽车在20年前是一种奢侈品。头几年昌河凭借航天背景和技术生产的是微型厢式货车,这是极具时代特色的,也无多大市场而言。
进入90年代,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以“老企业”自居的昌河自然不甘落后,更何况那时候轿车的门槛相对是比较低的。于是跟随合资潮流,昌河和铃木开始合作。应该说,当初铃木找的这两家合资企业都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有生产轿车的经验。可为什么长安铃木逐渐占了上风?
首先不得不说地理位置,江西属于不东不西也不中的一个省份,从发展的机遇上来说江西搭不上任何一个区域。或许当时铃木不是很了解中国国情,忽略了这点。即使昌河地处景德镇这个文化名城,但是汽车和精神物质不是一回事。当昌河将汽车一辆一辆制造出来的时候,它的最大消费群根本不存在。这可是有经验可循的,纵观现今几大汽车消费城市,哪一个不是从本地消费开始的,广州人都爱日本车,上海人喜欢上海大众,武汉人开的是富康。一个地区的汽车工业要发展起来,除开一定的制造实力以外,消费实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毕竟这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而唯一一个非生产城市是成都,但是它处于西部经济圈的中心。那长安铃木的崛起也就不奇怪了,川渝两地的重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与长安合作也难挽救昌河
如果说以上是客观因素,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当初昌河从铃木引进的车型是很有市场的,车型小而且空间相对较大,适合家庭使用,再加上“爱迪尔”,与“北斗星”成了昌河的双煞。但市场瞬息万变,既然有利可图,这个市场的竞争就会日益加剧,昌河生产的车型就成了众矢之的。短短两年时间,在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靠着价格和时尚外观的打压下,“爱迪尔”和“北斗星”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反观昌河,似乎是地理位置的关系,消息好象也更闭塞,对市场的嗅觉毫不灵敏。就在“爱迪尔”和“北斗星”在为昌河赚取利润的时候,整个昌河却冷却了,躺在舒适的温床上睡大觉。车型常年没有更新,在服务上面也没有突出的起色。生产轿车的昌河似乎还停留在生产货车的时代,与铃木的合作似乎也到了终点。
试想:铃木愿意单方面的努力吗?订单不是靠等,得靠抢!等昌河醒悟过来时已经太晚,人才的的匮乏,思想的停顿,使“利亚纳”转瞬即逝。首先,“利亚纳”的上市时机就不对,对于一款无多大亮点的轿车却选在与其他品牌同时上市,被埋没在众多车型之中是必然的结果。这是决策者的失误,可他们的失误还没停止,在“利亚纳”的营销策略上他们却哑火了,在媒介在业界根本就没引起任何关注,这在当代的汽车市场是属于致命的打击。就这样,大多数消费者还不知道“利亚纳”是款什么车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在这种局面下,铃木再次作出“挽救”昌河行为——与长安铃木销售渠道合作,希望通过此方式盘活奄奄一息的昌河。但是,据记者调查,摆放在长安铃木展厅的昌河汽车并不畅销,而且很是影响长安品牌形象,根本就是不伦不类。也就不用说长安铃木销售人员上不上心推广的事情了。
还记得有昌河这样一家汽车企业,是不久前的一条降价信息,“北斗星”的降价就像是隔毛瘙痒,无关痛痒,而昌河汽车的没落,对于残酷的市场来说也是无关痛痒。只是,这也让其他企业能够奋力向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