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崩盘论”再度出现 “金九银十”慎谈降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02:5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黄少华

  降价空间被提前消化

  每年“金九银十”,汽车市场总是异常火爆。厂家为提高销量,完成年销售目标,总是在价格上做足文章,血拼市场份额。

  在今年的“金九银十”到来之际,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年仅剩的3个多月时间里,各汽车厂商迫于完成年产销计划的压力,有可能集体向经销商“压库”,而经销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或争取更高的返点,则会被迫大规模降价,从而导致2004年车市价格“大崩盘”现象的重演。

  那么,价格“崩盘论”是否成立?今年的“金九银十”是否会延续往年的降价硝烟?降价狂潮是否会如约而至?

  “崩盘论”者认为,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1~8月份各厂家销量的数据来看,今年很可能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完成年初的既定目标,而多数企业则势必要调低产销计划,产销压力导致车市价格战一触即发。“各汽车厂商争相扩大产能,导致销售压力增大,如果没有新车型来支撑,那最终提升销量的办法只能落实到降价促销上。”

  事实上,随着厂家纷纷调高今年的销售目标,不断扩大产能,以及加速推出新车型等,最终导致今年车市竞争日益激烈,战火不断升级。从今年1~8月份国内车市的销售情况来看,上市新车型多、老车型持续降价是今年车市呈现出最明显的两大特点。

  日日降、月月降,降价的常态化使得汽车的降价空间被提前消化。因此,期待汽车厂家在“金九银十”奋力一搏,大幅降价,基本不太可能。而且,降价的常态化也使得降价效果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明显,有的甚至无果而终。反而是一些价格稳定的车型更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9月8日,在“奇瑞07组合十年百万奉献”年型车上市活动上,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宣布,从现在开始,奇瑞将稳定价格,主动调整市场环境和发展路径。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奇瑞汽车一直充当着车市“价格杀手”的角色。因此,奇瑞宣布稳定价格,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日前,东风日产也宣布年前不降价,通过汽车价值链来体现企业价值。

  稳定价格的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降价空间的萎缩。统计显示,9月上旬,北京市场上仅有三成左右的车型价格在8月底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市场整体价格水平约比8月底下降了0.16%。而一些厂家宣布的官方降价,其实都是对此前市场降价行为的一种追认,并没有实质意义,比如北京现代的全系车型大幅降价。

  “价格战是必然,但却不再是惟一手段,而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们也认识到,单靠价格战,以‘放血’来抢市场,不是长久之计。”业内人士如是说。

  提升品牌价值才是关键

  除价格因素外,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品牌形象等都是决定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当降价利器不能再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时,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用提升产品品质代替盲目降价,降低产品投诉率,提高口碑,是一些汽车厂商近两年来采用并不断改进的主要经营方式。以奇瑞为例,不久前年型新车组合上市之时,其高层就明确表示,在眼下价格战打到消费者心里已经“没底”的车市,奇瑞推出新战略:以质赢得客户,保持价格坚挺,给消费者一个放心、保质的品牌。

  好的产品到底能给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带来销量的提升?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由于凯美瑞的热销,广州丰田冲进销量前十,不久前,广州丰田在08款凯美瑞上市之时,宣布将凯美瑞原定年产销15万辆的目标提升至16.7万辆;由于卡罗拉的热销,一汽丰田宣布,将今年原定26万辆的年产销计划调整至27万辆;由于福克斯的热销,长安福特今年前8个月已销售近13万辆,完成今年产销15万辆的目标指日可待……

  推出重量级新车并取得热销,是不少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此外,现在消费者已经比较成熟,汽车消费已由初级的车型选择转向选择品牌,因此,汽车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将品牌建设列为重中之重。专家称,厂家认识上的改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价格战升级的速度。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汽车厂商、经销商们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我国车市已经提前进入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意愿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最终成为指导各汽车厂商工作方向的重点。如此一来,重视售后服务、强调车型品质和树立品牌形象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不断升级的竞争压力,汽车厂商、经销商更应该理性地对待竞争,为消费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不能盲目地提高销售目标,这样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才能获得更长久、健康的发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