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车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09:38  新浪汽车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车展(组图)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仅依靠电池提供电量便可行驶100公里

  灵活燃料(Flexifuel)发动机作为后备的动力引擎

  环保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尤其对汽车工业而言更为重要。在第62届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推出了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其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获得了广泛认可。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凭借独特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成为本次车展上的热门车型之一。

  装备了单独的电动车轮电机和蓄电池的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充电一次可使汽车仅靠蓄电池电源行驶大约100公里。更可通过普通市电插座进行充电,提供最大环保效益。从燃料角度看,仅用电力行驶时,使用成本比同等汽油车低约80%。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在“多种能源”和“能源效率”问题上的进行了有效尝试。为了更好的解决二氧化碳带来的环境问题,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将出色的蓄电池里程与后备内燃机结合起来,几乎满足了今后环境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严格要求。如果按预想的方式使用,与当今市场上最好的混合动力车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低66%左右。若特定市场上的电力主要还来自于不释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如生物气体、水电和核电之类,则二氧化碳排放还可能更低。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工作原理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可以称作可持续交通的一次突破性创新。以一款沃尔沃C30为基础专门设计的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彻底融合了沃尔沃汽车传承至今的环保科技理念。它将很多最新的技术创新组合成为一个所谓“系列混合动力”(Series Hybrid)概念,其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彻底省去了机械连接。它的蓄电池组集成安放在行李厢内,使用锂聚合物蓄电池技术。它的蓄电池的设计使用寿命甚至超过车辆本身。此外,沃尔沃充电概念车还带有一个高效发电机和辅助动力装置(APU),当蓄电池的电不够用时,辅助动力装置也会介入发挥作用,向各车轮电机配送电力。辅助动力装置的电力足可以供一套别墅使用。充电概念车带有的四缸1.6升灵活燃料(Flexifuel)发动机,当蓄电池电力仅剩下30%时就会自动起动,给车轮电机提供高效电源。

  对此,沃尔沃充电概念车项目经理Ichiro Sugioka自豪地说道:“同目前现有的混合动力车相比,我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以让大多数人一直使用电力行驶,同时以内燃机作为电力的辅助能源提供附加的安全性。而且,我们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C30并没有丢掉其明快的运动型行驶性能。0-100公里/时加速时间仅为9秒,最高车速可达160公里/小时。”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

  沃尔沃充电概念车采用了与英国电磁专家PML Flightlink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心电气部件——辅助动力装置发电机和车轮电机。每个车轮配有一个单独的电动机,重量分布和机械效率以及牵引力都实现了最佳化,消除了机械齿轮的摩擦。由于没有通常汽车的变速箱,也不需要档杆。为了帮助实现最大的环保效益,沃尔沃 充电概念车还采用了米奇林开发的高效轮胎。而为容纳车轮电机,设计师们还对轮胎进行了专门设计。

  同一般的概念车型有所不同,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轮驱动(AWD)。因为给各车轮的动力都是单独控制的。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送给蓄电池组。当该系统完成最终开发后,传统的车轮制动器将被电制动器取代,以最大限度减小摩擦造成的能量损失。为了确保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可靠地工作,驾驶员的指令是由一个四倍冗余的电子控制系统来处理。

  这款沃尔沃充电概念车十分适合每天出行距离适中的驾驶者使用。比如,一个通勤者如果从家到工作地点的行驶距离小于100公里(62英里)就可以全程只使用电力,相当于每天的燃料消耗为百公里零升。即使行驶距离超过蓄电池里程,对于完全充电后行驶150公里(93英里),汽车所需的燃料不到2.8升,燃料消耗仅为1.9升/100公里,效率很高。唯一的要求是能有位置方便的插座供车主使用,比如在家里或工作地点。一次完全充电需要3小时。不过,一小时的快速充电也足以行驶50公里左右。

  在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开发计划中,沃尔沃将在所有增强型或替代型动力系统中采取系统化的步骤进行开发。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和促进那些有益于环境和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具有经济效益的技术方案,使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沃尔沃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埃普也表示:“如今几乎没有哪个专家会怀疑二氧化碳问题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在短期和长期解决这一问题上又有多种见解和方法。沃尔沃汽车公司已为步入即将产生的能源多样化社会做好准备。我们清楚眼前的困难,但我们拥有专业的技术和创新的手段来应对目前和未来要面临的环境问题。”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