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坐拥渠道 4S店暗怀独立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8:07  长江商报

  股权频繁变更反映出投资人信心不足,而导致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4S店赚不到钱。

  6月24日,国内汽车专家贾新光在给记者的邮件中写道:2006年汽车工业丰产丰收,经销商却处境凄惨。谁来保护民族汽车经销商?由此可见,经销商的苦日子并非整体消费环境所致,而是在与厂家的利益分配中落得下风。这也直接导致4S店经营模式受到普遍质疑。

  目前,众多经销商和业内有识之士已开始探讨新的思路。上周,记者走访武汉市汽车销售行业多位老总。他们的发言最终指明:加快行业整合,强化自身的渠道优势,做车市“国美”。

  车市“国美”概念被提出

  今年以来,武汉本地汽车销售行业上演了多场股权变更的整合剧。这固然反映出4S店经营不佳的现状,而另一方面,收购方的出现则表现出其欲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欲望。记者留意到,近期股权变动中,具备收购意向的往往是同品牌4S店持有者。

  “对我们而言,收购同品牌另一家店,肯定是有利无害的。”武汉某合资品牌销售公司市场主管刘雷谈到,该品牌武汉有3家店,完成收购之后,被收购4S店店名、公司名虽然没有更换,但该品牌武汉实质上已经变成两家店。

  “我们掌控着两个4S店,在跟第三家店竞争时无疑是很有优势的。”刘雷进一步说道,经营两家店,无论是内部资源配置、人员配备还是运营成本控制,比之一个店能大幅提高效率。而由于自身实力增强,在条件成熟情况下,经销商甚至可以跟厂家叫板,通过自身掌握的渠道优势,向厂家要商务政策、支持等。

  武汉一家拥有6个品牌的集团公司老总告诉记者,集团化运作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互为补充。以盈利情况为例,今年旗下广本亏了,大众还在赚;大众亏了,PSA还在赚。集团公司不会像小店一样因为一个品牌亏损而全身受损。

  采访中,一位胡姓老总为记者描述了这样一番景象:汽车销售市场出现国美一样的巨头。它掌控着销售渠道话语权,甚至可以要求厂家按照它的需求来制造车型。

  阵地战将成主流竞争方式

  在未来车市中,一个4S店的辐射面积可以达到一个较大的区,同品牌其他店妄图进驻领地时,可能受到致命打击。这是汉阳龙阳大道一位薛姓老总在其办公室中为记者描绘的蓝图。

  “总部在龙阳大道,在大型社区、车流量、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简单的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在更好地拓展销售渠道、服务客户时,自身实力大大加强。”该老总说道。

  在他的设想里,4S店的经营范围不再固定于几百平方米的店内,而是将展厅、维修点搬到汉阳区各地,就像章鱼手一般将领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记者咨询康顺、国盛、三环等武汉汽车销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大多数负责人认为此举可行。记者了解到,康顺集团已经制定在武汉市开展连锁快修店的计划,三环集团也有类似计划;武汉万隆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新近在沌口开了一家社区店,提供简单维修服务。

  “未来的车市,就只有几家大型集团公司,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大堆资本活跃在这个市场上。”武汉汽车销售行业资深人士胡敏认为,小资本在车市发展轨迹中将被大资本收购、收编、整合,集团军将最终掌控车市命脉。

  本报记者 唐柳杨

  新闻背景

  经销商仅仅是一只缸么?

  厂家和经销商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某集团负责人有一个“摆缸”理论。他解释说,缸就是经销商,缸里的水就是市场。缸摆好以后,天下雨,它就有水。因为经常有缸破的事情,缸破了不能补的话,可以再摆一个。缸会破的,但不能没有缸,这就是我们的“摆缸战略”。

  从这个理论中可以看出,厂家在与经销商的关系上处于支配地位和优势地位,而经销商完全处于被动。厂家为了多得水,就要多摆缸,但是每个缸里的水多少对厂家来说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缸多了,水自然就多。厂家不在乎“缸破”,因为一旦缸破了,厂家很快就会再摆上一个新的缸,新缸有的是。

  《汽车品牌营销管理办法》的核心是厂家“授权”,由厂家制订市场游戏规则,经销商要完全听命于车厂或总经销商,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单一汽车品牌销售加上极高的资金进入门槛,让经销商背负了极大的经营风险,而企业则得以以最小成本开拓品牌市场。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经销商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因此,是否要建动辄千万元的4S专卖店、车价是多少都将由厂家统一说了算,经销商稍有违反厂家意愿就很可能被取消授权。

  ——摘自贾新光博客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