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私车牌照拍卖的收入都归市财政所有,并无人能从中渔利。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新车牌照价格高了,二手车牌照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6月16日,中午11点半,离上海私车牌照拍卖投标的截止时间只剩半小时,曾先生的手机突然响了。
电话是半个多月前卖给他蒙迪欧的经销商打来的。这个经销商告诉他,根据可靠消息,这个月牌照的价格最少要4.65万元,保险一点的话,要加1000元到1500元。
46500元?怎么会这么高,将信将疑的曾先生加了500元。半个多小时后,中标结果出来了,这个月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的最低中标价为47200元,平均中标价为47711元,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而曾先生也流标了。
“我想不通啊,为什么经销商在价格公开前就已经知道结果呢?”曾先生有点后悔没听经销商的话。
而令他更想不通的是,根据往年情况,5、6月份是销售淡季,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牌照价格一般会比较低。
供求关系与牌照价格的反向曲线
“牌照拍卖的价格,应该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上海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供求关系也不是非常失衡,并没有超越往年啊。”
今年6月份,上海私车牌照的投放数量为6000张,参加投标人数8983人,中标率为66.79%。与往年的数据相比可以发现,这个中标率甚至高于往年。
去年6月,上海私车牌照的投放数量为4500张,参加投标人数8478人,中标率为53.08%;2005年6月中标率为67.67%;2004年6月中标率为32.41%。
在供需矛盾更突出的前三年,牌照拍卖价格都明显低于今年。去年6月最低中标价39500元,平均中标价39752元;2005年6月,最低中标价为37000元,平均中标价37479元;2004年6月,最低中标价17800元,平均中标价21001元。
除了牌照供需的关系,业内人士还有很多疑惑。今年5月份以来,上海汽车销量并不高。由于牌照价格过高,还导致了很多潜在消费者持币待购。根据上海市车管所提供的上牌数据,上海市5月上牌数为16188辆,环比减少17.65%。
“按照今年的供求关系,牌照价格应该拍得很低啊,为什么供需矛盾缓和了,价格反而高了呢?”上海市政府的这位人士也很不解。
新车牌价与二手牌价的正相关关系
“要看是谁在背后炒牌照,关键要看谁是高牌照拍卖价格背后的利益主体”,业内人士分析,从表面上看,私车牌照拍卖的收入都归财政所有,并无人能从中渔利。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新车牌照价格高了,二手车牌照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二手车买卖的风险不在于车本身,而在于牌照,牌照拍卖价格提高,是保证二手车利润的最好方法。”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而上海经营二手车的,除了大大小小的二手车公司,还有一大部分是上海主要的新车经销商。近年来,随着厂家对二手车业务的开拓,上海主要的4S店都将二手车作为主要的业务之一。
知情人士透露,上海二手车的过户量甚至高于北京,从新车保有量的角度来看,这是极其不合理的。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牌照过户,上海的二手车交易往往会多次交易,一台车过户,要涉及2-3次交易,而频繁交易的背后,是日渐上涨的牌照价格。
在新车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拍牌前半小时左右,在上海的经销商处得到的是几乎同样的价格。记者从上月参与拍卖牌照的几个消费者处了解到,他们的经销商给的参考价,基本集中在46500元到47500元之间。“这些信息都源自一个地方,或者说是一个组织,他们每到上牌前夕,就在业内传播一个价格”,知情人士透露,“而这个组织的成员,就是固定的一批经销商以及二手车市场的‘黄牛’。”
一位从事多年二手车经营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在每次拍牌前,牌照价格就会有点松动,这时候,会有一些经销商前来采购一批牌照,其中有些就是自己囤积。一旦囤积了牌照,他们就十分希望下一次牌照拍卖的价格更高,因此就会跟一些大集团“合作”抬高价格。
在上海的永达、东昌、和平等大汽车集团,都有一个牌照价格委员会,每月都会出一个指导价,据其中一个价格委员会成员透露,他们制定价格的依据大都是根据二手车市场的“黄牛”的报价,和相互之间打听的价格。而一些非集团的经销商,他们的价格一般都以这些大集团的指导价为准。
上海私车牌照价格过高,导致一些原本准备上上海牌的消费者选择了外地牌照,而外地牌照大都是委托经销商代办的,这又能为经销商带来一些利益,所以大部分的经销商对于传播牌照价格也乐此不疲。
失职的无形之手
如果不听经销商提供的指导价,消费者如何能拍到牌照呢?
目前,上海牌照拍卖过程还有待改进,包括公开竞标人数等在正常的公开拍卖中应该公开的信息。否则,消费者拍牌时就没有参照依据,而只能任由经销商摆布。
上海市政府从去年年底,就制定了一个全年的牌照投放总量,而并非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调节,加上每个月牌照的投放量,都是到月初才公布,这使得有些消费者会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担心这次不参与拍卖,下个月投放的数量可能更少,价位也更高。
为了限制经销商炒作牌照价格,此前上海曾出台了相应措施,规定竞标时必须由消费者亲自拍牌,禁止代牌,但随着电话、网络等拍牌业务的开通,经销商代为拍卖,集体炒作的现象又重新出现,而至今还没有相应细则来监管这些行为。
本报记者 俞凌琳 上海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