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工业和能源部预测,2010 年俄罗斯汽车的需求量将扩大到 250 万辆,预计每年缺口近100万辆,只有依靠汽车进口来满足。目前,进口车在俄罗斯的销售已经远远超过了国产车。
即将于6月举行的“中国汽车国际俄罗斯巡展”再次让中俄双方挽起手臂。50多年前,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人在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汽车工业;50多年后,羽翼渐丰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集体开进俄罗斯,以此开辟欧洲市场领域。
作为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大国,油、气价格上涨带动了俄罗斯经济增长。过去的5年,伴随着该国外部债务大幅减少,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俄罗斯人均年收入增长了12%。这个拥有超过1亿人口,又具有欧洲国家高消费水准的俄罗斯,当地居民正把已经陈旧的汽车扔进废品堆,准备更新换代,改写从前一辆车用18年的历史。可以想象,这样的汽车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会是怎样的繁荣,对国外企业将是多大的诱惑。
在俄罗斯投资建厂
俄罗斯本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俄罗斯每年不得不靠进口车来满足国内需求,这就为国外汽车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近几年,国际主要汽车巨头纷纷在俄罗斯建厂。到目前,丰田、现代、福特、通用等企业都在俄罗斯有自己的组装厂,并且加紧推进在俄罗斯的项目,陆续投产一些新车型。
丰田汽车公司在俄罗斯投资40亿卢布开设的第一家汽车组装厂预计于2007年年底投产。第一年计划生产2万辆佳美汽车,之后,产能将提高到每年5万辆。
通用汽车公司则花费了1亿欧元,在圣彼得堡获得了建厂用地。首期投资1.15亿美元,二期投入将增加一倍。计划组装生产雪佛兰紧凑型轿车等3款车型,并将逐步建立焊装线、涂装线等,年产能将达到2.5万辆。
大众汽车公司也于去年在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州动工兴建年产能为11.5万辆的工厂,首期投资2.7亿欧元,随后还将投入1亿欧元。
两年前,俄政府颁布法令,决定减免组装汽车一部分零部件的进口关税。法令将挡风玻璃、座椅、后视镜、门锁的进口关税由12%~15%调整到3%~5%,同时取消汽车发动机、制动系统、减振器、轮胎、散热器、消声器、离合器、部分转向系统的进口关税。这项政策出台的受益者当数计划在俄建厂的国外汽车企业。中国汽车企业也在抓住这个机会,加大投入,将经营形态从单纯出口转变为合资组装,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今后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备件。
目前一汽的商用车、乘用车主打车型均已经通过了俄罗斯严格的汽车认证,并采取了立足长远的系统经营方式。依据一汽的计划,打算经过两三年的过渡,在俄罗斯的整车销售及KD散件销售超过5万辆,销售额超过7亿美元。届时,俄罗斯将成为一汽最重要的整车、零部件海外生产核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国家。
俄罗斯地域特征使其对于SUV和皮卡产品的需求较大,北汽福田、长城、中兴等企业凭借产品的价格优势,几年前已打入俄罗斯市场,目前长城已在俄罗斯建立了配件中心。随着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不断发展,奇瑞、吉利等企业的轿车产品也逐渐打入俄罗斯市场。
中国汽车重在质量和服务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俄罗斯进口汽车市场现已建立一定的平衡,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汽车基本瓜分了外国汽车的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中国汽车挤进这个市场其实有很大难度。
另外,原苏联刚解体时,中国大批劣质日用消费品涌入俄罗斯,在短期获利的同时,中国商品的形象和信誉受到了长期的损害,许多当地人不敢再买中国货。俄罗斯人一贯务实,他们的品牌意识并不像中国人那么强,好就买、不好就不买。与大部分售俄商品一样,中国汽车得以开拓市场的主要武器是低廉的价格。大多数俄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可靠性并不十分信任,这对中国汽车出口并不是个好兆头。因此,要在俄罗斯存活下来,汽车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
尽管俄罗斯人对中国汽车并不太熟悉,但大都承认中国汽车的物美价廉,也有一部分消费群体觉得买中国车比较合适。但是,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会特别关心售后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产品出现问题没有保障。
目前,一些对俄出口汽车的中国企业缺乏长远打算,只管卖车,不顾服务,没有建立起售后服务体系,汽车维修、服务、零部件供应严重滞后,这些状况必将阻碍中国汽车向俄罗斯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是许多行业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树立市场信心、塑造企业和产品形象的渠道。目前在俄罗斯市场占据相当份额的外国汽车厂家,都有一套比较完善、便利的服务系统,基本形成销售和维修一条龙服务,汽车销售量越大,服务网点就越多,客户维修汽车就越方便。对于刚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要取得消费者的信赖,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但这种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而且在汽车销售的初期还很难收回成本,这需要厂家做进一步的考虑。《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赵文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