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北美车展 看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汽车工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8:48  中国汽车报

  去年是吉利,今年是长丰。在全球最负盛名的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已经有了中国汽车的身影。每一次亮相,都在底特律引起了高度关注。没有哪家跨国公司能忽视潜力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面对跃跃欲试的中国汽车,美国人又是怎么看的?

  长丰集团在今年北美车展展出新车

  “中国汽车来了。”2007北美国际汽车展期间,《底特律汽车新闻》头版头条,出现了这样的标题。中国汽车工业快速成长,虽然还不能与美国成熟的汽车工业相抗衡,却已引起了美国人的充分注意甚至是担忧。

  在底特律,中国长丰汽车参加百年北美车展已经成为当地的新闻。虽然在车展上,长丰的展出位置并不理想,但长丰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仍被挤得水泄不通,众多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包括《美国汽车新闻》在内的多家美国主流汽车媒体对长丰参展进行了报道。

  来自中国的“威胁”与诱惑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不少美国企业惊讶之余,也产生了恐慌。他们害怕有朝一日,中国的汽车也会像家电、服装、纺织品一样,大举进军美国市场。有人甚至抛出了中国汽车“威胁论”。一位美国汽车企业负责人告诫同行:“应减少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底特律汽车新闻》专栏作家丹尼尔·赫韦并不这样认为,他在《“中国”来了,为什么底特律要担忧》一文中嘲弄了这部分美国人:“他们自己做不了什么,只能希望中国汽车摔跟头。”

  他认为一方面不少美国企业(整车与零部件)以中国车企为假想敌,另一方面他们却难挡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诱惑。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市场潜力有目共睹。对于美国汽车企业来说,中国的发展是挑战,更意味着机遇。“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的工厂已经做好准备。”密歇根州韦恩县行政长官罗伯特·福科洛说,“我们想与中国汽车企业展开合作。” 福科洛来过中国两次,招徕生意的同时也带回人才。

  北美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几乎所有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其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成绩,作为主要业绩提了出来。对中国市场的打算,也几乎成为所有跨国公司2007年的重点战略。通用福特承认其“降本增效”策略,离不开中国各类高性价比汽车零部件的贡献。

  美国“三大”处境堪忧

  造就中国车企机会

  2006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状况仍未有明显好转,劳工问题、运营成本、市场萎缩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如鲠在喉。美国汽车企业的生产萎缩导致了整个汽车产业的连锁反应,美国最大的两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尔福和伟士通已双双进入破产程序,另一方面却不时传出有中国企业要收购德尔福的消息。

  在不少美国人看来,底特律汽车业衰退,造就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机会。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汤姆·拉索达指出,中国的汽车厂家在生产小型车方面有很大优势,美国厂家很难在这一细分市场上与中国厂商展开竞争,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

  加强合作的同时,不少美国分析师告诫企业,不要轻视中国汽车。“底特律的‘老狮子’们,正挣扎着从亏损中争取利润。他们是否能认识到由于亚洲的竞争而付出的代价呢?”赫韦这样直言不讳地问。

  日韩企业的前车之鉴

  “大部分美国消费者仍质疑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如果质量不过关,贸然进军美国市场得不偿失。”美国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有人预测,中国车要花费5年左右的时间,才有可能大批量进入美国市场。另有人预测,中国汽车在10年之内不会在车型极为丰富的北美市场引起大的反响。

  “亚洲汽车制造商一直努力开发美国市场,其中不乏失败的例子。”不少美国人喜欢拿中国汽车和韩国车进行比较,他们提醒中国汽车企业不要重蹈覆辙。韩国现代在1985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给美国人留下了产品质量差的印象,为此韩国现代用了10年的时间来弥补。

  不过,美国消费者也清楚地看到,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50年前曾在美国市场铩羽而归的日本丰田,在美国苦心经营22年之后,取代克莱斯勒,成为美国市场第三大销售大户。不仅如此,它还对排在第二位的福特构成了巨大威胁。

  (声音)

  通用汽车副总裁鲍伯·鲁兹:中国汽车产品肯定会对美国本土产品构成威胁

  中国汽车将是通用汽车的另一劲敌,就如当初日本及韩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时不被重视一样,最后却发展为美国汽车制造业者的劲敌。

  未来几年内,中国的汽车产品肯定会对美国本土产品构成威胁,目前还意识不到这一点的人,应该清醒些了。回想上世纪50年代,当第一辆日本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以及第一辆韩国现代汽车“开”到我们身边时,我们都曾不以为然,一笑置之。今天看来,他们是“来者不善”。

  美国《纽约时报》:中国汽车制造商有自己的优势

  虽然目前中国汽车还没有大批量进入美国市场,但同样来自亚洲的日韩汽车产品却迫使美国“三大”削减了数千个工作岗位,关闭了一座又一座工厂,而且销售份额还继续经受来自外国对手,特别是日本的挑战。

  中国汽车制造商拥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有熟练、勤恳而且工资低廉的工人。此外,中国政府非常支持汽车产业。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商在成本控制上,达到了新的高度,间接打击了美国本土制造商,中国的产品很可能也会以低价格为开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要加快制造能力和技术提升的速度。

  美联社: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可以考虑从年轻消费者突破

  中国汽车进军美国面临诸多障碍,首先是中国汽车能否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其次是中国汽车有无能力在美国建立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第三是中国汽车能否取得美国人的信任。近日在5000人的范围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中国汽车的感觉呈两极化:被问及将来是否会购买中国汽车时,49%的人说会考虑,也有49%的人说不会。年轻人看好中国汽车,35岁以下的人有七成会考虑买中国车;35岁以上的人只有39%会考虑买中国车。

  看来,中国汽车进军美国市场应该先从年轻消费者入手,在达到基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前提下,外观漂亮、经济实用是关键。

  刘晓冰 编译

(编辑:刘理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