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交通拥堵能否破解之对策 八管齐下能否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9:12  大河网-大河报

  

郑州交通拥堵已不是一天两天,以往小区域改单行、打通断头路、拓宽路面、增加技术设施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车辆一年年增多,道路增长又赶不上车辆增长速度,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临近,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关道路专家提出,要解决郑州交通拥堵问题,就必须同时从八个方面下手。

  加强中心城区道路改造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郑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区外放射性道路的修建力度,但市区内受到老城区格局的限制,对中心区域道路的改造建设力度相对较弱。

  目前,郑州市的人口基本都集中在三环以内,其道路堵塞的矛盾点也全部在三环以内。今后,加强对交通矛盾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区道路改造,才是解决堵塞问题的关键。

  积极推行单向交通

  专家认为,郑州市次干道、支路具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城市交通“微循环”的系统作用,利用连接主次干道的支路、背街小巷等这些“微循环”道路资源,调整主次干道交通流量,使这些道路的车流量均衡,以此缓解交通拥堵。

  2005年,郑州市在行政区、工人路等部分区域实施单向交通,曾通过专家论证,但因受路面附属市政设施和改造道路的影响,单向交通未能继续推行。建议尽快推行单向交通,解决区域交通问题和路段交通问题。

  加快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

  已规划的火车西站要抓紧开工建设,建成投入使用后,西部前往火车站地区的车辆,可不经过中原路、陇海路,预计中原路地下道车辆将减少35%,陇海路车辆将减少30%,火车西站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中原路地下道、陇海路地下道东西主干道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能缓解“四桥一路”现有的交通压力

  正在设计的京广路拓宽改造工程应抓紧实施,使其成为西区的南北主要通道。否则,现有的京广路无法满足新建火车西站的交通要求。

  河医立交桥向东延伸至解放路,向南连接京广路,使其发挥平衡中心区域各个方向车流、贯穿南北东西交通枢纽的作用。

  拓宽陇海路,规划陇海—京广立交。目前,陇海路(嵩山路—东明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花坛宽1.5米、非机动车道宽6米,拆除现有花坛并将花坛内的线杆入地,再对其进行拓宽、改造,可使机动车道有效宽度增加6米。使车道变为双向6车道,可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2100辆/小时。

  同时,改造后的陇海路、京广路将变为市区南北东西四个方向车流的交汇处,建议在此修建互通式立交桥。

  停车场应合理设置

  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应主动征求交通管理部门意见,不要盲目上项目,使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公用设施投入使用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建停车场,避免停车位不足,造成车辆因无处停放而使车辆绕行或违法停放,绕行车辆增加区域的交通流量,违法停车影响道路运行,如人民路丹尼斯商场。

  运用经济杠杆,提高停车费的收费标准,重点对二七广场、火车站、金博大商场等处容易堵车的地点提高停车费用,减少汽车上路率。

  应多建立交桥

  专家们希望,郑州市对市区交通矛盾突出的交通节点可通过修建立交桥,解决交通节点通行能力较弱的现象。若修建立交桥不太具备条件,应修建立体过街系统,如修建地下过街涵洞和人行天桥,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的空间,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对交通的影响。

  尽快制定特种车辆管理规定

  目前,因缺乏残疾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郑州市残疾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对市区道路交通冲击日益突出,抢占了大量的交通资源。为减少残疾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对交通的影响,郑州应尽快制定残疾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调查显示:郑州市的交通事故发生70%是由非机动车、行人引起的;市区道路发生交通堵塞,许多是由非机动车、行人不守法引起的。交通安全宣传需要各级部门合作,不能由交通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素质。

  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非机动车、行人的执法力度,严管重罚,减少两者的违法现象发生。不少城市的经验证明,交通秩序是“管”出来的。

  加大交通科技投入

  在现有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诱导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协调,构建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声音:交通改善应通盘考虑提及郑州堵车问题,河南省道路交通理事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政府加大硬件投入也好,推行单项交通也好,解决堵车问题关键是要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思路:首先,政府决策部门应认真研究私车时代的城市形态、居民的生活形态,从战略角度尽快规划出郑州的发展格局;其次,决不能因噎废食、限制私车,鼓励私车消费应成为持之以恒的政策,同时加快汽车消费政策的改革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再次,能用技术手段解决的就坚决不用行政手段解决,曾有专家指出出租车过多问题、交通违规问题、道路通行的设计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或部分缓解的,职能部门应下力气做扎实的工作,不应只在限制性“措施”上下工夫。毕竟,交通的改善是一项长期战略,不可能一劳永逸。

(编辑:王延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交通安全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