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集团VS一汽集团 两个模式竞争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16:23  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一汽为代表的传统国有汽车企业集团的领导地位正在逐渐被以上汽为代表的具有现代公司架构和国际化视野的企业所取代。

  2006年,上汽集团汽车销量又一次超越一汽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从两个老对手“十一五”第一年的表现来看,一汽集团开局不利。尽管从历史上来看,一汽长期占有中国最大汽车企业的位置,但是上汽对一汽的不断超越却逐渐显露出来一些标志性意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依据企业上报所公布的数据,2006年,上汽集团汽车销量为122.40万辆,超过一汽集团(116.57万辆)将近6万辆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在汽车产量方面,2005年开始,上汽集团已经超越了一汽集团。

  一汽方面对此不以为然。一汽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高源表示,这是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一个正常现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他不愿做出更多评论。

  上汽股份一位负责人说,上汽对此没有评价。上汽注重的是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销量排名。另外作为一个已经整体上市的公众公司,上汽还要考虑股东回报的问题。

  从历史来看,一汽长期占据中国最大汽车公司这个位置。从1953年动工建设起一直到“十五”末期,一汽集团一直都是中国汽车企业绝对的领导者。一些行业人士认为,2006年上汽集团超越一汽集团开始具有决定性的标志意义———以一汽为代表的传统国有汽车企业集团的领导地位正在逐渐被以上汽为代表的具有现代公司架构和国际化视野的企业所取代。

  一汽成本远远高于上汽

  除了汽车销量落后于上汽以外,从最近几年的盈利情况来看,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企业领导者的角色也大打折扣。“单纯的销量比较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关键是看盈利能力。”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说。

  从利润情况来看,根据一汽集团公布的业绩报告,2004年,一汽集团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2005年继续增长,销售汽车104.7161万辆。但是利润却由2004年的45.8亿元大幅下降到22.9亿元。

  反观上汽集团,业界一致认为其盈利能力高于一汽集团。不过上汽方面以企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利润数据。可以查询到的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集团2003年的利润为80亿元,大大高于同期一汽集团的58亿元,2005年约为30亿元,也高于一汽。对于2006年利润,一些证券公司预计,2006年上汽集团利润将达到37亿元,将继续领先于一汽。

  一汽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如此比较并不科学,而且没有考虑两个企业的历史沿革,一汽的历史包袱比较重,而上汽的负担比较轻。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如果比较一汽旗下的一汽轿车和上汽旗下的上海汽车两家上市公司2005年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会发现,一汽轿车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远远高于上海汽车,盈利能力则弱于上海汽车。

  2005年,一汽轿车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65%,同期上海汽车该指标为18.69%。而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越低,盈利能力越强。

  从集团层面来看,仅职工人数的比较,就能看出一汽负担之重。2006年,一汽和上汽两家公司双双进入《财富》500强,上汽销售收入为143.65亿美元,职工人数约6.5万人;一汽销售收入为145.11亿美元,职工人数却达到了13.4万人。

  上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运营成本过高是导致一汽盈利能力逊于上汽的重要原因。

  成长性比较

  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贾新光表示,在前几年,上汽和一汽都经历了一个简单扩张的阶段,双方大都有一些比较得意的案例,比如上汽整合山东烟台整车项目,收购双龙、罗孚;一汽重组天汽等等。但是上汽通过整体上市已经开始对扩张得来的资产进行整合,而一汽还未见行动。此前尽管传出一汽欲整体上市的消息,但是并未有实质举动。

  目前来看,上汽在自主品牌发展方面落后于一汽,但是其迅速提升的研发能力有望弥补这一缺陷。研发能力被上汽视为核心竞争力,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隶属于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项目组共同构成了上汽的研发基础。上汽也希望通过自身的长期积累能够在自主品牌领域迅速打开局面。

  贾新光表示,上汽从中高端切入的自主品牌发展路线是明智的。一汽虽然有红旗、解放和夏利等自主品牌,但是比起上汽的罗孚来说,内在品牌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高起点的自主品牌路线之外,上汽所奉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也走在了一汽前面。并且,借助于整体上市,上汽正在逐步向一个初具现代公司特征、架构清晰、治理完善,也颇具国际视野的企业集团转变。作为一个公众公司,对于股东回报的追求使其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原则。而一汽的大规模改制和重组尚未启动,相对落后的公司体制制约发展。

  另外一个影响两家企业成长性的是未来几年两个外资伙伴———通用和丰田的因素。至少到目前为止,通用对于上汽是专心的,其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也较丰田为甚,这对于上汽极其重要。而丰田对于一汽则是三心二意的,对于中国市场也未倾全力。未来几年,这种反差将造成上海通用对于上汽的贡献和提升大于一汽丰田对一汽的作用。

  未来的变数

  不过一些行业人士倾向于:目前还很难区分上汽和一汽的发展模式孰优孰劣,两者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难预测。

  上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除了上汽整体上市所形成的现代公司架构以外,上汽正在进行的自主品牌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一汽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储备都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基础。至于国际化经营策略,应该是中国汽车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的时机是否恰当,业界也存在争议。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表示,上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轿车市场的增长。然而,上汽想成为比肩通用、丰田等跨国汽车企业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目前,上汽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个合资公司。而遍观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没有一个是靠合资生产外方品牌汽车而成为跨国企业的。相反,奇瑞、吉利这些依靠自主品牌打天下的企业成为跨国企业的胜算更大一些。

  徐长明认为,上汽从中高端入手的自主品牌路线存在风险。当然,如果这条路线成功,那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莫大的贡献。但是,这种产品路线是否能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仍然存疑。

  天相投资咨询公司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桥宁表示,上汽所采用的兼并收购模式并非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一汽依靠自身内在扩张的模式也很难说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见习记者 史宝华北京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