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换车高峰来得很快,使二手车市场发展迅猛,与此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则尚未跟上。此外,信用体系匮乏和信息缺失,正严重影响着中国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来自东北的王先生,去年购买了一辆比较中意的二手尼桑“公爵王”。与卖主签订过户手续后,他把这辆初始登记1996年的旧车开回了家。按照他对报废车的理解,这辆车至少还可以再开上五六年。
但仅仅过了一年,王先生今年验车时却被告知,这辆车的初始登记是1992年。这意味着,按照有关规定,这辆车今年就得报废。王先生找到卖方,对方表示,当初双方有协议,一旦此车售出概不负责。王先生欲哭无泪,准备打官司讨个说法。
“在二手车市,消费者还完全处于弱势。国家法规不健全,用户又没有渠道了解所购车的历史信息,一旦发现问题,甚至找不到解决的途径。”王先生以现身说法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据悉,王先生的经历并非绝无仅有。专家分析,中国的换车高峰来得很快,使二手车市场发展迅猛,与此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则尚未跟上,加上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导致二手车交易出现的问题很多。
交易陷阱多
一位业内人士花了一年时间,专门对二手车市场的交易内幕做了调查。他对《财经时报》介绍,目前二手车交易中出现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证照不全;车辆经过改装;分期付款没完成;偷盗车辆;异地交易等。
在旧机动车市场,常常见到一些夹着皮包的人,他们的能量大得惊人,有的能为你办过户,有的能上保险,还有的甚至能为卖方涂改证照。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都是靠吃二手车市场的“车虫”。与普通“车虫”所不同的是,这些车虫的幕后交易更多,利润也更可观。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二手车交易中存在着很多陷阱,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导致近年来二手车交易纠纷案件大幅攀升。
据了解,与二手车买卖最直接相关的是价格和车况。买车的消费者除了对车况难以掌握和判断外,对车价也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由于缺少公平的市场参考价,漫天要价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消费者不得不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购买二手车。
而在这方面,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可循。一位多年在美国生活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美国专门有刊登二手车信息的《蓝皮书》,一款旧车的出厂价、经销商价格、市价甚至卖家的数目、行驶里程等,都有详细记载,而且信息都定时更新。
此外,澳大利亚有针对二手车市场的《红皮书》;日本有二手车定期拍卖等。据介绍,美国人通常是一两年就换新车,有的甚至以租代购,这样开一年价格较高,如果开三年,价格就比买新车划算了。
市场管理缺失
与上述消费者王先生的苦恼不同,香港科联集团总裁王景立遇到的是另一种困惑。作为投资者,科联集团在长春建立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华港机动车市场。但由于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和消费者不成熟,兼任市场总经理的王景立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王景立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对《财经时报》总结了目前二手车市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前,中国的旧车交易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因此各交易市场都有政府行为在其中,投资者所作的打算都是依据垄断性环境,投资大,规模大。去年10月,政府放开了二手车市场,但管理却未及时跟上,使这些市场一下子变得难以适应。
由于政策管理滞后,市场又火爆,旧车市场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大蛋糕,都想上来切一块,这使得不少城市突然间冒出一群大大小小的同类市场。散、乱的结果,是市场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开业没多久,已经名存实亡,即使有些生意红火的,也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缺少产品维修和检测设施等。目前对旧机动车管理比较规范的是上海市,该市一个区只允许建设一个。
有关人士介绍,与其他服务领域存在的弊端相同,目前二手车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信用缺失,比如用户购买了一辆旧车,等车子出了毛病时,往往得不到保修。很多车商规定,只要汽车过户,就不再履行保修业务,也即是行话中所说的“跟人不跟车”。
另外,市场普遍存在王先生所遇到的那种尴尬:车辆信息无从查询,一旦出了问题找不到渠道解决。找到市场方面,他们却往往不是车辆的交易方,只是市场的管理者。由于缺少相关的配套规定,消费者的权利常常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买车人需要什么?不过只是想了解车子的情况,即使这样简单的信息也难以得到,因为这些信息只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才有,而通常情况下他们是不公开的。”王景立认为,信用体系匮乏和信息缺失,正严重影响着中国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记者 冯淑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