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陕汽速度撼动重卡格局 未来市场谁主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14:16  新浪汽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宋代诗人陆游的两句诗来形容两年来中国重卡业的发展最恰当不过。2005年重卡业全年产销量相比2004年下降约38%,出现了近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国运亨通的带动下,2006年重卡业终于走过严寒迎来了和谐与发展。政策明朗、国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公路货运与网络建设蓬勃发展都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据统计,06年重卡行业整体增值率将达到10~15%。

  行业的整体增长也加速了各个重卡企业之间的竞争博弈。老牌劲旅一汽与东风仍然保持着行业头两把交椅,但增量车型主要集中在15吨以下,重卡增量并不明显。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陕汽重卡的迅猛发展。截至到第三季度统计,陕汽重汽持续保持着113%的增速发展,蝉联行业增长率首位,并且在11月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由此看来,重卡领域品牌第一阵营间的差距已越来越小,相信一场真正的洗牌运动即将在2007年震撼上演。

  面对重卡新一轮洗牌,陕汽无疑将是最大亮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陕汽速度”,并认为陕汽代表了当今重卡世界水平。专家的评价客观的反映了陕汽这一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05年重卡业整体下滑时,陕汽却在加紧“企业内功”的修炼,内整外合,双拳出击。先后携手康明斯、德国MAN、潍柴动力、汉德车桥、法士特齿轮等一系列的优势资源,完成了重卡也的“黄金供应链”整合,为陕汽产品品质的胜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企业管理方面陕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理念,将“品质最优 服务最优”作为全新的品牌发展理念,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的价值。如今,双优品牌已经成为陕汽自主品牌、文化创新的象征。

  在内外驱动力的作用下,陕汽2006年全面发起了品牌升位战役,并连续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创建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商用车基地(陕西重汽商用车工业园)、发起重卡行业首个用户夏令营、发起重卡行业首个品牌宣言……。一个积极进取、稳健大气、朝气蓬勃的新重卡企业形象跃然于公众面前。而在产品方面陕汽更是紧密围绕户切实需求,以品质为核心,不断推陈出新。

  06年初,由于国际原油形势变化和国内能源紧张,陕汽的“节油重卡”在万千用户的呼声中全面亮相,该系列产品不仅解决的用户的实际需求,带动效益增值,而且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发展理念。继陕汽之后,东风、解放、南汽等企业也纷纷效仿,主推节油概念。在潍柴动力新型发动机的支持下,陕汽节油重卡从刹车系统、制动系统进行了全面改进,具有“高承载、高效率、低油耗”的突出特点,极其适合公路高速运输。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连续创下销售新高。

  在节油重卡之后,陕汽又先人一步推出业内首个“聪明”重卡即陕汽德龙FC系列,一改重卡在消费者心中的高污染、低水平的形象。“聪明”重卡由陕汽联手康明斯公司研制推出。陕汽德龙FC系列重卡之所以被称为“聪明”重卡主要是因为其不仅配置了康明斯ISM系列11L全电控柴油发动机,还具备了巡航控制功能、自动调节供油量控制车辆按照驾驶者设定的车速行驶等智能化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聪明”重卡最大限度的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提高车辆的可靠性能。继“聪明”重卡后,陕汽还推出了至德龙尊版牵引王,达到12升“黄金排量”。在我国,12升以上排量、达到400马力以上的重卡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品牌垄断,陕汽德龙至尊版大马力牵引王的诞生,打破了中国大排量、大马力重卡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我国12升排量自主品牌重卡的空白。

  而陕汽06年产品中另一位明星,要属近期刚刚上市的“德御系列”。据了解,德御系列重卡是陕汽与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历时三年合作开发,源于斯太尔,超越斯太尔重卡技术平台的第三代车型。驾驶室按照欧洲EEC标准设计,采用独特框架式结构和高强度骨架,通过了正面碰撞、侧撞、后撞、顶压试验,坚固结实的驾驶室使驾乘人员更为安全,大大提高了行使安全性。另外,先进的一次性冲压成型,机器人焊装工艺,密封性明显优于其它同类车型。记者看到,司机座椅采用高摩擦系数织物面料,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将更加平稳舒适,加宽的双层卧铺,可保证驾驶员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该车还可根据驾驶员需求,选配其他装置,如储物柜等。德御系列重卡同时也采用潍柴动力创新科技的WD12系列发动机、康明斯ISM系列全电控大马力发动机,秉承了其产品一贯的高性能、低油耗、可靠性强的优点,功率分级更合理、覆盖面更广,动力性更强。与同类产品相比,节油可达3—5%。用户收益更高。

  2006年陕汽的每一款产品、每一个活动都和节油息息相关,他给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节油产品和节油理念,更重要的是为市场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今年陕汽重卡三大系列新品在市场上形成了合围的优势,意味着我国重卡企业在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也预示陕汽要将“节油”的概念进行到底。除了产品销量的一路增长,随着陕汽在品牌管理与推广力度的不断深化,陕汽也向广大的卡车用户和社会公众昭示出新一代重卡领袖的气质。

  面对着即将走来的2007年,让我们给与这些真正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制造与发展历史的“大家伙”们更多一些关注,一汽、二汽、陕汽、重汽、南汽、北汽,到底是五代十国还是天下三分,让我们拭目以待,这边风景独好。

  【有关资料】

  多年来,在中国重卡市场上,第一势力一直是一汽和东风,2004年以前它们占据重卡市场份额的60%以上。进入2005年以后,由于重卡市场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大吨位产品受市场追捧,而这两大企业的产品主要在15吨以下,集中在8至10吨左右,故它们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今年1-5月份两家之和还不到45%。

  第二势力是陕西重汽、中国重汽、重庆红岩以及北汽福田,它们主要是生产15吨以上的产品,并占据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同样由于市场结构调整的原因,2005年以后它们的市场地位和占有率急剧上升。

  第三势力是跨国公司,它们在中国主攻高端产品和大吨位产品。这种市场上需求量日趋走高的高吨位、大马力、高技术性能的重卡产品是目前国内各重卡企业竞争的热点,也是国内重卡企业的薄弱环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特别是进入2005年后,由于国内各企业的效能在急剧增大,产品线均在向上、向下延伸,产品的层次进一步增多,在重卡纷争的时刻,基础的薄弱也反映得淋漓尽致,因此竞争的手段只能是大打价格战。价格战让弱势企业难以为继,只能一降再降成本,而渠道费用却在扶摇直上,带来的后果是使得重卡产品在低配置、低价格的恶性循环上徘徊,技术、质量原本就不甚理想的状态日显突出。更有甚者,个别大型企业由于过去国企留下的体制、机制弊诟,人才流失严重,市场反应速度缓慢,产品结构调整跟不上,从而造成市场份额急剧降低,并将最终导致重卡企业的重新洗牌。

  一汽集团:为何下挫

  一汽集团的重卡市场份额,2004年为34.48%,2005年为26.30%,2006年1-5月为22.30%,可谓是飞流直下。一汽与东风重卡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其实原因是一致的:人才激励机制、体制不尽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市场反应速度缓慢,15吨以上大吨位产品推出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等等。

  在15吨位及以上重卡市场上,一汽解放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而且奥威上市之初,其可靠性一度受用户质疑,故影响了销量,这也是一汽重卡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东风公司:冲高回落

  东风公司的重卡市场份额,2004年为30.05%,2005年上升为33.57%,排行业第一,2006年1-5月大幅走低为21.98%,下降了11.59个百分点,颇为出人意料。今年东风重卡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除了与一汽类似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天龙大吨位新品推出的速度太慢。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