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每举办一次国际车展,主办方的赢利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以亿元计;而参展企业无论有多少收获,最少花销也在百万元以上。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汽车行业相关展会及论坛共举办190场次,累计参展企业达到4.6万家,整体展会经济规模达到8.2亿元。
日前,借北京车展东风,上海嘉之道汽车咨询公司推出其独立调查、制作的《汽车行业展会评估手册》,作为对汽车展会的第三方评估,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据该公司总经理徐锦泉介绍,该手册对2005年至2006年10月期间在国内举办的近200场汽车行业各种展会,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调研获得第一手数据和信息,并对其中比较典型的展会和论坛进行了重点分析。
业内人士表示,这本手册面世的前提是中国汽车展会办得太频繁,在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不知如何选择,行业展会缺乏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每年车展200多个多数成促销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张伯顺表示,每年中国汽车行业举办各类展会达200多个,“低水平重复办展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大多数都打着‘国际’车展的旗号,其实很多车展都办成了促销会,那些跨国公司看重的只有北京和上海的两次国际车展。”他说,不少汽车厂家对高频率的参展疲于奔命,当地经销商往往就成了厂家的“替罪羊”。
张伯顺认为,车展应该培育潜在的长期市场,让观众可以零距离亲密接触一些平时见不到的好车、新车、特色车、概念车等,而不是以卖车为目的,将通常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汽车搞“大聚会”。“车展要有亮点,像这次北京车展最大亮点就是自主创新,有我们自主品牌的中高端车。”车展不是赶集卖产品,它是一个汽车工业技术的展示平台,国际著名的法兰克福、底特律车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汽车展会主办方和组展方在展会前后期宣传时,随意添加水分,肆意放大参展效果。”一位多次参加车展的业内人士表示,同类展会的低水平重复竞争引发客户被分流、展会规模减小、主办方招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参展商都发出“车展也需要整合”的呼声。
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汽车展主办方还是争相踊跃办展,这是为何呢?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每举办一次国际车展,主办方的盈利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以亿元计。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汽车行业相关展会及论坛共举办190场次,累计参展企业达到4.6万家,整体展会经济规模达到8.2亿元。
第三方评估手册应运而生权威性有待观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张伯顺认为,一个车展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总观众多少,而是看专业观众的数量。现在名目繁多的汽车展会导致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明显,众多展会类型相同,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没有足够的专业观众。
有业界人士表示,参展个体难以对市场上诸多展会进行系统比较和评价,有时无法作出正确的参展选择。因此展会市场需要一个评判标准。
上海嘉之道汽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锦泉介绍,展会评估在西方已经比较发达,在国内还是刚刚起步。目前国内没有出现国外那样以审计数据为主的专业公司,也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会展业协会。
作为一家汽车咨询公司,嘉之道做车展评估的工作,既是应市场需要填补空白,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嘉之道汽车咨询公司其它业务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质疑,做第三方评估,嘉之道汽车咨询有限公司没有政府背景,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公信力。还有人表示疑虑,“是不是每个展会嘉之道都会派人到第一现场做资料搜集,如果没有,就不够资格做评估。”
对此,徐锦泉表示,虽然嘉之道汽车咨询公司和政府机构相比,权威性上有欠缺,但是在专业性上具有优势。至于是否全部到第一现场搜集资料,他说这个很难做到,“如果全部去第一现场,那成本太惊人了,不过我们有面对面,也有电话访问,保证不在第一现场也力求客观。”有业内人士认为嘉之道汽车咨询公司在车展第三方评估的具体操作手法上还不够严谨科学。
2005-2006国内部分车展
第一级别:上海国际车展,北京国际车展,广州国际车展;
第二级别:成都国际车展,长春国际汽车展,南京车展,哈尔滨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杭州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06年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
第三级别:大连首届伊星车展,2006贵州汽车城第三届汽车展,第五届温州汽车展览会,2005年国都春季汽车展,中国北京国际家用及商务汽车展览会,第十届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2006南昌国际车展,天津国际车展,2006齐鲁秋季车展,青岛国际车展,武汉车展,第六届西博会国际车展,2006年安徽国际车展;
第四级别:北京国际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展览会,上海汽车零部件工业展览会,2006浙江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博览会,东北国际汽车零件、汽车用品及检测维修设备展览会。
陈兰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