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车展关键词:进化-蝶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5:46  经济观察报

  18年前的夏天你在北京吗?对于今天已过40的人来说,1988年的深刻记忆当是那一年猝不及防的通货膨胀,但年轻一代或许有人会想起中国足球队取得奥运会入场券时昙花一现的惊喜。

  只有很少人会记得那一年北京举办了第一个全国乘用车展览会。

  那个时候,买得起车的家庭还很少,外婆说她做梦也没想过能坐上自己家的车。那一年我在上高中,对车最深的记忆缘于一次骑车郊游,旁边的男生忽然指着刚过去的一辆轿车说:“哎,将来我就要坐上这个车。”我不明白,他很帅地向那车瞟了一眼,略带炫耀地对我说:“只有够级别的领导才能配这车。”

  我早忘记了那车的模样,只记得渐渐远去的红旗两个字和男生踌躇满志的表情,那会儿,对绝大多数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而言,开不开车、开什么车几乎像工作证一样标示着你的级别与权力。

  18年的光阴改变了太多的东西,特别是最近的四五年,到了2006年举办第9届北京国际车展时,中国已站在了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席位上,每年有四五十款新车在中国的工厂里下线,而欧洲70年代的年度车和今年的年度车在这里能同时找到巨大的消费群体。

  从制造商到消费者,从产品到消费和经营的理念,在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犹如经历一场突变式的生物进化过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贫富差距的拉开使得三叶虫、恐龙和人类在同一个时空里碰面。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众多商机也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这个行业里淘金。

  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拥有第一辆车的梦想从产生到化为现实只是几年之间的事,转瞬间,它代表的已不再是身份和财富,而关联于一个人的品位和内涵,有时甚至也成了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累赘。而看车展的人也从带着敬畏与惊艳之情拍摄香车美女,转变为愈来愈理性和专业地欣赏名车新品。

  厂家在进化,跨国公司从来中国抢占合资资源、公务车市场到引发私家车价格与产品大战,再到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今年终于升级为本土设计加原装进口的真正意义的品牌战,本届车展会是最好的一个竞技场。许多跨国公司的CEO都亲临现场;数个全球首发车型在这里完成处女秀;大众、戴-克等汽车集团纷纷宣布将北京车展升级为A级车展,对大众而言,它已取代原来东京车展的地位,成为其在亚太地区最大的车展,别的公司很快也会的,因为他们的公司价值无一例外地越来越依赖于中国业务的发展。

  产品在进化,18年前七拼八凑的240辆车无法布满整个国展;今年,556辆展车是全球所有知名厂家在精挑细选之后奉上的精品。

  营销手段在进化,短缺市场的加价售车已难得一见,老产品的价格战也已经打不出花样,精细的市场活动、精密的产品策略正与消费理念的理性成熟齐头并进,市场的座次必然地向实力水平靠拢。

  参观者在进化,门票贵到50元一张以后,从各地涌来在水泄不通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里挤来挤去的人渐渐清晰为两种:消费的和制造消费的。

  车展本身也需要进化,对于大多数北京人来说,对车展经历了从不关心到狂热再回归理性的进化过程,已渐渐脱离清晰的目的而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因而对车展上的品牌与车展本身的品位要求也迅速提高。他们需要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人生更早的阶段受到汽车文明与文化的熏染。

  有很多人正是为了推进这一伟大的进化过程而来,他们带着制造车、销售车、传播车,当然也想拥有更好的车的梦想已经或正在投身进汽车产业链庞杂的相关环节,在给中国安上车轮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商业机会和存在的价值。

  一位汽车类网站的老总告诉记者,汽车厂家每年在中国市场上花掉的营销费用(包括广告、公关和参展的支出)已经高达180亿元,但中国的互联网只切到了其中的5%,他和他的竞争对手们正在绞尽脑汁琢磨厂家、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在线上线下挖掘每一块利基空间里还没被切走的奶油。

  作为汽车业进化过程中强劲的加速剂,汽车网站成为今年车展上新的亮点。轻松跨越时空的限制,正是网络使有关汽车的新闻、信息、观点和交易在速度、广度和维度上的传播全面升级,它们将汽车更加细密贴切地编织进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并因此创造新兴的财富焦点。

  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成本,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每一个场外的媒体展位都成为竞价相争的战场,11月的寒风中,一块五六十平米的展位这10天的支出是数百万元,但投资人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没有一个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在数年间从侏罗纪跨入新生代,迅速地成长并卷入如此多的人才和财富,而北京国际车展所呈现的应是中国汽车进化链最高端的图景。本期特刊则想送您一只看车展用的透视镜。

  你可以不去车展,但无论你属于哪一类人,处于汽车价值链与进化链的哪一环节,18年后的今天,或许你都不能再错过这次与中国汽车的未来无间接触的良机了。(韩彦/文)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