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车展 小媒体“一证难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21:07  财经时报

  11月15日,距离2006年北京车展媒体日还有两天,供职于某电子杂志的林记者仍然没有拿到记者证。这一天,看到其他媒体同行乐滋滋地炫耀着手中的记者证,林记者知道,这届车展自己参加媒体日采访的机会已经失去。

  对于一心想报道北京车展的林记者而言,这几乎等同于直接“宣判死刑”,他显得有些沮丧。

  电子杂志属于新媒体类型,它依托于网络平台发行,目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读者群正在迅速膨胀,一些知名电子杂志每期的下载阅读量达到几十万份。只是,电子杂志在媒体行业内的影响力还比较薄弱。

  两年一届的北京车展是中国最大的车展之一,林记者认为能参与车展报道是媒体的荣幸,也是责任。对于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林记者在郁闷的同时也颇不理解:为什么北京车展要将他拒之门外?

  林记者向《财经时报》表示,他依然不会放弃报道机会,将在公众开放日进入展馆,争取挖掘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他也知道,公众日喧嚣的环境不是很适合采访。

  令林记者惊讶的是,一些非媒体人员却通过其他途径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记者证。

  某媒体一位朋友对他说,刚刚接到一个电话,有两个汽车企业的工作人员拿到了北京车展媒体日的记者证。这位朋友的解释,让林记者半天合不拢嘴:“媒体日展馆中人少,但是厂家给的礼品最多,汽车模特的工作热情也最高。这些工作人员就是冲着这些来的。”

  打开北京车展主办方提供的记者证网络申请页面可以看到,要想申请记者证,必须填写记者所供职媒体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在企业工作的人是怎样通过核查的?或者除了网络申请还有其他途径?林记者再次感到了失落。

  他经过了解发现,自己的经历并非个别现象,有好几家非主流媒体的记者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对这些小媒体的记者而言,车展记者证真可谓是“一证难求”。

  林记者的感受是,2006年,北京车展已经晋升为国际级别的车展,新车、新技术发布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缩小了与国际车展的差距。但同时,车展管理上的混乱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善,历届车展中存在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

  林记者从一位多次出国参加国际车展的人士那里了解到,国外车展一般对媒体记者是开放的,流程也非常简单。

  主办方在车展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为提升北京车展的服务水平,这届车展特别推出媒体证件网上登记平台,媒体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登记与申请流程。而今,林记者虽然没有遭受奔波之苦,但是,一心向往的记者证也成为泡影。

  林记者感慨地说,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他的要求并不算高。而且,北京即将召开2008奥运会,会展的服务水平代表着城市形象的提升。他希望以后再举办车展时,不再收到这样的回件:“感谢您对2006北京车展的支持!非常抱歉我们不能接受您的申请。请您继续关注下届展会。谢谢!”

  本报记者 李超

(编辑:王延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